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慢性偏头痛(chronic migraine,CM)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变化及养血清脑颗粒(Cerebralcare Granule,CG)对CM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观察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Serotonin,5-HT)和多巴胺(dopamine,DA)的变化,并探讨CM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CG对CM相关认知功能变化的作用,探索CM导致认知功能改变的可能机制,为临床预防及治疗CM所致认知功能损害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8只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对所有大鼠进行硬脑膜外置入微量套管手术,术后抗生素预防性治疗3天,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只。对照组又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和药物对照组,即养血清脑颗粒组(CG组)各12只。实验组则分为慢性偏头痛组即致炎剂组(IS组)和药物干预组即致炎剂+养血清脑颗粒组(IS+CG组)各12只。采用硬膜外重复输注致炎剂(inflammatory soup,IS)方法制备慢性偏头痛大鼠模型,每日通过微螺旋定量推进装置匀速缓慢泵入2uL致炎剂至大鼠硬脑膜表面,观察给药后半小时内大鼠行为,若频繁出现探索行为、冻结行为、休息行为、面部和身体修饰行为,即为造模成功,对照组则输注相同剂量磷酸盐缓冲液;IS+CG组及CG组给予高剂量养血清脑颗粒溶液(0.32g/ml,1ml/100g)灌胃,CON组及IS组给予相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持续给药1周、2周后分别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估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评估完成后取大鼠前额叶皮质,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中5-HT、DA的含量。结果:(1)行为学观察表明,实验组大鼠输注致炎剂后半小时内频繁出现探索行为等伤害性行为,随着致炎剂重复输注次数的增加,CM大鼠出现伤害性行为的频率增加、时间延长,直至1周后,大鼠伤害性行为的发生时间趋于稳定,提示CM造模成功。(2)定位航行实验显示,IS组及IS+CG组大鼠逃避潜伏期较CON组延长(P<0.05),但IS+CG组较IS组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第2周与第1周IS组组内相比,大鼠逃避潜伏期有显著差异(P<0.05);IS+CG组第2周与第1周组内对比、CG组与CON组组间对比均无显著差异。(3)空间探索实验显示,与CON组相比,IS组在180s内跨越平台区域的次数明显减少(P<0.05),在目标象限的探索时间明显缩短(P<0.05);而IS+CG组较IS组有所改善但无显著差异;CG组与CON组组间对比均无显著差异。(4)前额叶皮质的生化分析显示,与CON组相比,IS组和IS+CG组的5-HT和DA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IS组较IS+CG组下降幅度更加明显(P<0.05),且IS组5-HT(P<0.05)、DA的浓度随偏头痛持续时间的延长进一步下降。IS+CG组第2周与第1周组内对比、CG组与CON组组间对比均无显著差异。结论:(1)Morris水迷宫实验表明,CM大鼠仍保留正常学习记忆的模式,但其学习记忆能力较一般正常大鼠差,且随偏头痛持续时间的延长,其学习记忆能力进一步下降。养血清脑颗粒的预防治疗作用可改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但其作用有限,延长用药时间并不会明显增加疗效。(2)前额叶皮质的生化分析表明,CM影响学习记忆能力与5-HT和DA的水平呈正相关。养血清脑颗粒可能通过改善两种神经递质水平来提高CM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且其预防作用大于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