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患者的预后并不理想,5年生存率极低,约为14%,导致食管癌患者生存期较短的重要原因有病情复发和远处转移。化疗是晚期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目前尚无关于一线化疗的标准方案。在众多化疗药物中,顺铂与5-氟尿嘧啶联合,即PF方案,是目前比较公认的晚期食管鳞癌标准化疗方案。但是,PF方案的临床有效率较低,约为15%~45%,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通常不超过8个月。临床前期研究数据显示西妥昔单抗能够提高化疗敏感性,尤其能够增强顺铂的抗肿瘤活性,而且西妥昔单抗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和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过程中均显示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与单纯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相比较可能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目的目前,关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研究较少,西妥昔单抗在晚期食管癌中的疗效并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西妥昔单抗联合PF方案和单纯PF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并统计分析西妥昔单抗治疗后皮疹程度与疗效的相关性,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PF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有效性、安全性,以期为将来进一步进行大规模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于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PF方案治疗的30例初治晚期食管癌(临床分期为Ⅳ期)患者为A组,同期单纯PF方案化疗的35例初治晚期食管癌(临床分期为Ⅳ期)患者为B组。两组化疗方案均为PF方案:顺铂75~10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5-氟尿嘧啶750mg/m2/d,每天连续静脉输注24小时,第1~5天,每21天为1周期。A组患者同时接受西妥昔单抗治疗,西妥昔单抗采用单周用法:第1周初始剂量为400 mg/m2,超过2 h的时间静脉滴注;以后每周维持剂量为250 mg/m2,超过l h的时间静脉滴注。A组化疗周期数为2~8周期,中位周期数为4.5周期,持续使用西妥昔单抗3~20周,中位使用周数是9周;B组化疗周期数为2~8周期,中位周期数为4周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并统计分析西妥昔单抗治疗后皮疹程度与其疗效的相关性。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两组无进展生存期采用Kaplan-Meie生存曲线进行分析,组间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疗效观察:A组患者RR为33.3%,DCR为83.3%,中位PFS为5.9个月(95%置信区间为4.8~7.0个月);B组患者RR为25.7%,DCR为51.4%,中位PFS为3.3个月(95%置信区间为2.9~3.7个月)。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RR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DCR、PF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的血液学毒性主要为血红蛋白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减少,非血液学毒性反应主要有腹泻、恶心、呕吐、发热、乏力、脱发、神经毒性以及皮疹。绝大多数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不严重,多数为轻度,以Ⅰ~Ⅱ度为主,所以患者均可耐受。其中,A组和B组皮疹发生率分别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腹泻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严重者少见,主要为Ⅰ~Ⅱ度,在给予对症处理后均明显好转,不影响继续治疗;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皮疹程度与疗效的相关性:0~Ⅰ度皮疹患者组RR为26.3%,DCR为84.2%,中位PFS为5.9个月(95%置信区间为3.2~8.6个月);Ⅱ~Ⅲ度组RR为45.5%,DCR为81.8%,中位PFS为6.1个月(95%置信区间为4.5~7.7个月),但经统计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西妥昔单抗联合PF(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相较单纯PF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能够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并且不会增加化疗相关毒副反应,患者耐受性良好。2.西妥昔单抗治疗后不同皮疹程度与其疗效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