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管癌占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的第四位,世界上70%的食管癌均发生在我国,研究食管癌的病因和发病原理,进而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先前的研究表明,食管癌的发生存在家族聚集性,遗传流行学研究亦显示在林县、阳城等高发区遗传因素在食管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细胞遗传学研究表明食管癌患者及其亲属的外周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姐妹染色单体交换、染色体脆性部位等高于正常人群,对食管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了某些有规律的染色体改变;在此基础上,运用杂合性丢失分析找到了一些在食管癌中较多见的的染色体缺失部位,并采用消减杂交的策略获得了一些在食管癌中缺失的基因片段。 一、阳泉市十分之一人口食管癌遗传流行学调查 为了进一步了解遗传因素在食管癌病因中的作用,本研究在山西省阳泉市进行了十分之一人口,六个乡、共十三万人的食管癌家族遗传流行学调查。阳泉人口130万,食管癌占恶性肿瘤死亡的40%。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1989-1994年的食管癌新发病例,户主(男性)年龄在55-65岁之间。选择与户主年龄相差在5岁之内,同村居住的男性作为对照。记录户主的配偶及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叔、姑、舅、姨及他们的配偶、子女的患病情况、死因、临床及病理诊断、出生及死亡年月、共同生活、生活习惯(包括烟酒、酸菜热食等)等内容。 共调查六个乡的132039人,共得到228个食管癌家系和同等数量的对照家系。性别、职业等方面食管癌病例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调查结果显示(1)食管癌一级亲属的遗传度为52.62%,二级亲属遗传度为31.16%,一、二级亲属加权平均遗传度为49.22%,说明遗传因素在食管癌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存在环境因素的作用;(2)分离比P=17.5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