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立一元论”思想的提出是罗素前期哲学与中后期哲学的一个分界点,在罗素整个哲学中以及经验论的哲学史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本文以罗素对于心灵和物质的逻辑构造为线索,力图将罗素的中立一元论思想尽可能的清晰的展现给读者,并且以此讨论这种思想所延伸的各种评价以及影响。罗素中立一元论的核心在于逻辑构造。尽管罗素通常首先被看作是一个分析哲学家,但是罗素更感兴趣的却是构造。罗素的中立一元论就是在逻辑构造的基础上实现的。罗素认为,心灵实体和物质实体是无法被我们的经验所检验的,它们只是推论出来的产物,这样的实体只会让我们的知识变得更加具有不确定性,所以罗素提出要用“以构代推”的方式处理心灵和物质的问题。这样,罗素就开始了对物质和心灵的构造。罗素用于心灵和物质构造的材料是感觉,感觉在罗素哲学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含义,在一元论时期,罗素所说的感觉就是个体在当下所感知到的颜色、声音、气味等等,无外乎洛克“第二性质”所讨论的那些东西。但是罗素又把感觉同知觉区分开来,他所讲的感觉实际是感觉核心,这种感觉核心没有受到习惯以及记忆的影响。可以说,罗素对于心灵和物质的构造的起点和基础是处于个人的私有世界中的感觉,而感觉是在“视景”之中的(仅就视觉而言),所谓“视景”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给定地点一瞬间所观察到的“风景”。正是通过这种属于私人世界的视景,罗素认为可以推论出无数其他的视景,例如,在一个屋子之中,我看到一张桌子,这张桌子的感觉在我的视景之中,完全可以想象在这个屋子之中还有其他人,他们同样拥有自己的视景和对于这张桌子的感觉,罗素把这些被感知到的感觉和未被感知到的感觉的统统称为殊相,按照罗素的说法,这些殊相可以按照“透视律”集结在一起,这些殊相的集合就是这个桌子本身。同样是从个体世界出发,罗素把又把单一的、无所不包的时间、空间构造了出来。而罗素对于心灵的逻辑构造的主要步骤是先对各种精神事件进行还原,把各种精神事件分析还原成为感觉和意象以及各种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同时意象又可以被看作是感觉的一个子类,这样,心灵也就失去了其实在性而可以看作是一个由感觉所构造出来的虚构物。总体说来,罗素认为,心灵和物质的区分不是本质的,它们都是由中立材料构造而成的逻辑虚构物。人们之所以认为心灵和物质是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构成二者的中立材料感觉集结方式不同以及遵循的因果律不同。感觉的集结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主动的,一种是被动的。感觉通过主动的集结方式成为物,通过被动的集结方式成为视景以及个体历史,这两束感觉分别遵循着物理因果律以及记忆因果律。尽管哲学界普遍认为罗素的中立一元论是失败的,这套理论自身有许多矛盾与无法解释之处,但是罗素对于逻辑构造原则的应用却是在经验论的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卡尔纳普,蒯因等哲学家的思想都受到了罗素的影响,同时,心灵哲学在英美哲学界的兴起使得罗素的中立一元论思想的重新为人们所关注。所以,不论是罗素的逻辑构造原则,以及中立一元论这套理论本身,在哲学史中都具有很大的探讨和研究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