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要求人类必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科学的利用农用地资源,使其在为人类正常生产、生活提供物质基础的同时,不会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保证。农用地作为农业的重要生产资料,是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其结构的变化不仅直接影响农业产品的产出数量,还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正外部性或负外部性。随着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发展的日趋成熟,对农牧资源循环利用下的农用地集约利用及其优化模式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彰显。本文以新疆阿勒泰市作为研究区域,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原理为理论依据,从农牧资源循环利用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对研究区域农牧资源循环利用下的农用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构建了基于循环农业视角下的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SPSS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法实现对指标的降维、筛选,从而对阿勒泰市农用地综合利用效益做出得分评价,揭示农牧资源循环利用下的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对其利用模式进行优化,为阿勒泰市实现农用地集约化、生态化的利用以及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相应对策建议。结果表明:第一,目前阿勒泰市农用地利用处于传统式粗放利用、掠夺式发展模式,存在着重用轻养、无序放牧、农业生产科技投入不足、化肥过度使用等危害当地生态安全的行为;第二,通过构建农用地评价指标体系,针对阿勒泰市耕地、园地、牧草地及设施农用地的利用效率,从利用强度、投入强度、利用效率以及可持续利用方面选取涉及四种农用地类型的12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评价结果发现阿勒泰市的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不高,但是从阿勒泰市2005—2011年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来看,总体呈现稳步提高的态势,从而可以看出阿勒泰市的农用地集约利用提升潜力较大;第三,在农用地利用评价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以经济、社会、生态为主线的农用地利用优化模式,分析了不同模式下的农用地利用变化情况,讨论了不同优化模式下农用地格局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第四,得出阿勒泰市必须选择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牧资源循环利用的农业发展模式,加大对农牧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科技投入,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力求实现农用地集约利用向生态安全化、环境友好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