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油体的生理变化及油体蛋白提取方法的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体是植物种子储藏脂类的载体,为种子萌发和早期幼苗的生长提供能量。分离纯化出高质量的油体是对其进行生理生化研究的基础。本研究以玉米种子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对萌发时期玉米种子油体数目、形态变化、生理指标等进行了研究,同时对玉米种子油体的分离、纯化和提取方法进行了优化,并以小麦种子提取进行了对比。为本实验室后续开展的玉米种子萌发时期油体蛋白质组的研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气相色谱对玉米种子萌发时期盾片中脂肪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亚油酸含量最高,其次为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山嵛酸:饱和脂肪酸中的硬脂酸和棕榈酸与不饱和脂肪酸中的亚油酸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都是先缓慢升高后迅速下降,不饱和脂肪酸中的油酸和山嵛酸一直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2)利用荧光显微镜技术对玉米种子盾片中油体进行了观察,探索了种子萌发过程中油体形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油体的降解主要发生在24 h以后;细胞内油体在种子萌发至36 h胞内油体出现一定程度的降解;萌发至72 h细胞内油体数量进一步减少但幅度较小;萌发到84 h之后细胞内油体数量持续减少且幅度较大。总体而言,玉米种子萌发时期油体的降解主要发生在24 h之后,随着萌发过程的推进,细胞内油体含量逐渐降低。(3)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酶活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但是苗的生长一直上升趋势;在84 h脂肪酶活性最高,在72到96 h阶段苗生长速度最快,而此阶段脂肪酶活性很高:脂肪酶与苗生长速度存在相关性。(4)在油料种子中,油体含量较为丰富,利用悬浮提取法可轻易地将其进行分离;然而,在谷类种子如:玉米、小麦等中油体含量较少,很难分离出足量的油体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利用前人的密度梯度离心法和本实验室建立的聚偏氟乙烯(PVDF)膜吸附法,对玉米和小麦种子胚中的油体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苏丹红V染色和蛋白免疫印迹检验分离油体的质量。(5)用8种方法对分离出的油体进行了蛋白质提取。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对这8种方法去除油体脂类和提取油体蛋白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本研究新建立的丙酮-NaOH-苯酚法效果相较于其它七种更好。本研究通过尼罗红荧光显微镜与气相色谱对玉米种子萌发过程油体降解的生理生化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结合PVDF膜吸附法提高了玉米和小麦种子中油体分离效率。同时,还创建了更好的油体蛋白提取法:丙酮-NaOH-苯酚法。本研究为谷类种子油体的分离和蛋白质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的方法系统研究了Al掺杂TiO2基晶体材料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本征Ti02材料具有直接带隙型能带,其带隙宽度为2.438 eV,Al掺杂TiO2材料同样
多能流工业生产过程具有多目标、强耦合、时变、不确定性等特点,针对此类系统的平衡调度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合作协同优化的不确定多目标决策方法.以钢铁企业副产煤气系统
Web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联网设备能力的提升形成了WoT(Web of Things)的概念。WoT通过建立设备资源模型,将设备抽象为Web中的资源,利用现有的Web技术实现对资源接入和统一访问的
攻守平衡理论认为,当进攻占据优势时,冲突和战争更容易发生;反之,当防守占优时,安全可能会增加。将之运用到网络安全思考中,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互联网有利于进攻还是有利于
构造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掌握构造法的运用,对于提高学生数学的解题能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实现中学数学课程目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研究构造方程、构造函数
近年来,玉米雌穗分裂现象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频繁发生,给玉米生产造成了极大危害,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的提高。本研究利用玉米自交系齐319和自交系掖478组配构建的300个家系的重组
本论文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依据有机人名反应的类型对三取代烯烃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简单的综述,第二部分依据热点底物进行相应的方法学研究,详细叙述了实验原理、过程与影响
国家认同是指生活在某一国家的公民,基于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道德价值观、理想信念、国家主权等的热爱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认同,是一个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一个
航天运载火箭穿越大气层过程中需承受摩擦产生的高温,对火箭表面保护涂层提出了苛刻要求。目前运载火箭大部件喷涂主要以手工喷涂为主,喷涂效率低,质量不稳定,影响操作工人健
<正>鸡腿菇学名毛头鬼伞,因其菇形如鸡腿,味如鸡丝而得名。鸡腿菇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具有保健作用的药、食两用菌,具有益脾、助消化及治疗痔疮的功效。经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