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了辽西半干旱地区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的山杏、油松、樟子松、刺槐和臭椿等针阔叶树种为材料,在室外自然条件及人工可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测定并研究了它们在生长季节的水分生理及光合生理等特性,做为对这些树种抗旱性研究的研究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辽西地区山杏林分SPAC水势梯度变异情况的研究,表明山杏林分土壤水势的日变化和连日变化幅度比山杏林分叶片水势及大气水势变化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
2.通过对山杏实生苗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表明在自然状态下,山杏的日光合速率具有明显的光午休,光合曲线呈双峰。
3.通过对山杏不同优选类型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发现类型4及41的叶水势变化幅度最小,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类型16和94清晨时的叶水势最高,吸水力最强,但从总体来看,山杏优选类型叶水势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综合比较各类型的气孔导度值(14:00)、气孔导度平均值、平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类型41的蒸腾耗水最小,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抗旱性最强。在测定CO2浓度(350-800μl/l)下,山杏不同类型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利用效率总体上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CO2浓度为800μl/1时,各类型的光和速率均达到最大值。
4.通过对山杏和油松、樟子松、刺槐、臭椿树种种间生理特性的研究发现各树种叶片水势日变化的幅度臭椿最大,油松及樟子松最小;清晨时的叶片水势樟子松、油松最高,臭椿最低,说明油松、樟子松吸水力最强,受大气及土壤影响最小,适应性最强。综合比较5树种的气孔导度值(14:00)、气孔导度平均值、平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说明油松和樟子松在相同的外界环境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抗旱性最强。在三种阔叶树种当中,山杏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抗旱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