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地区山杏及其他主要造林树种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rl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择了辽西半干旱地区具有重要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的山杏、油松、樟子松、刺槐和臭椿等针阔叶树种为材料,在室外自然条件及人工可控制的环境条件下,测定并研究了它们在生长季节的水分生理及光合生理等特性,做为对这些树种抗旱性研究的研究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对辽西地区山杏林分SPAC水势梯度变异情况的研究,表明山杏林分土壤水势的日变化和连日变化幅度比山杏林分叶片水势及大气水势变化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   2.通过对山杏实生苗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表明在自然状态下,山杏的日光合速率具有明显的光午休,光合曲线呈双峰。   3.通过对山杏不同优选类型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发现类型4及41的叶水势变化幅度最小,水分利用效率最高。类型16和94清晨时的叶水势最高,吸水力最强,但从总体来看,山杏优选类型叶水势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综合比较各类型的气孔导度值(14:00)、气孔导度平均值、平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类型41的蒸腾耗水最小,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抗旱性最强。在测定CO2浓度(350-800μl/l)下,山杏不同类型对光合有效辐射的利用效率总体上均随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CO2浓度为800μl/1时,各类型的光和速率均达到最大值。   4.通过对山杏和油松、樟子松、刺槐、臭椿树种种间生理特性的研究发现各树种叶片水势日变化的幅度臭椿最大,油松及樟子松最小;清晨时的叶片水势樟子松、油松最高,臭椿最低,说明油松、樟子松吸水力最强,受大气及土壤影响最小,适应性最强。综合比较5树种的气孔导度值(14:00)、气孔导度平均值、平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说明油松和樟子松在相同的外界环境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最高,抗旱性最强。在三种阔叶树种当中,山杏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抗旱性较强。
其他文献
华山松疱锈病是危害华山松林分最为严重的一类病害,其发病面积已达5967.9hm2,对长江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和西部生态环境的恢复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长期以来对该病的防治进行过大量
鸟类迁徙是指鸟类中某些种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地、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在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进行的往返移居行为.鸟类迁徙现象,自古以来就为人们熟悉并进行各种探索,1
该文以茶梅的常用品种‘小玫瑰’(Camellia hiemalis ‘ShiShi Gashira’)为试材,较系统地研究了低温胁迫下其植株的生理生化变化,为茶梅园林应用的品种选择和树种北移提供了理论
杨树是重要的工业用材树种。由于其基因组小,有性和无性繁殖容易,在传统和分子操作上要比大多数树种简单,所以它是林木基因工程育种的理想模式树种。本研究以我国现有的杨树优良
一年生构树苗木年生长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苗高、地径、构件生物量的年生长规律符合“S”型生长曲线,表现为慢—快—慢的生长规律,可用生长曲线方程来拟合,苗木地径和苗高的生
【摘要】探究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下环境化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着力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教学团队建设、考核评价体系改革四个方面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其目的是通过改革,构建适合现代职业教育“强技能,重应用”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环境工程 应用型 化工基础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007-01  党的十八大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