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我国东部地区发现的第一个生物碎屑灰岩油藏,王徐庄油田经过近50年的勘探开发已进入开发后期,剩余油高度分散,产量逐年递减。分析影响其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对其主力含油层系沙一下生物碎屑灰岩地质认识程度较低,尤其对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对注水开发后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缺乏准确的认识,导致油藏后期调整难度大,开发效果难以改善。
本文以沙一下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第一轮油藏描述的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剖析,从而开展了重建精细地质模型和改善开发效果和研究工作。在进行油藏构造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储层非均质特征及油藏开发特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和改善开发效果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主要取得以下成果:
1.针对生物碎屑灰岩油藏,提出了以搞清剩余油分布为目标,以微裂缝和微构造识别为构造研究重点,以单砂体和流动单元为基本研究单元,集油藏地质、测井、油藏工程、现代油水井测试等多学科、多视角的研究为一体的技术思路。
2.采用测井解释和油藏动态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微裂缝的研究,初步搞清了裂缝分布规律及其对储层非均质性和注水开发的影响,为开展剩余油分布研究奠定了基础。
3.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和油藏工程方法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分析,得出了渗流屏障遮挡区、正向微型构造及井网注水滞留区是剩余油富集区的结论,并通过矿场实践取得了突出的效果。这对该类油藏开发生产和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