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之一,货币政策是央行为了实现特定的经济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调节控制货币供应量金和信贷规模的方针措施的总称。随着各国货币当局对货币政策研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货币政策正日益成为调控国内国际资本市场的重要手段。各国央行通过采用灵活的货币政策解决内部和外部的不确定性问题。特别是过去的几年里,经历高速增长的新兴经济体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频繁地使用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等调控手段。但与此同时,由于货币政策的内在特性以及自身缺陷,新兴经济体股票市场也越来越受到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冲击。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代表,我国股票市场也正经历着这一场变化。我国股票市场从1990年建立,到现在已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以及新三板等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对于优化资源配置、分散风险、拓宽融资渠道以及预示宏观经济状况等诸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中国股票市场整体环境尚未成熟,众多存在于市场上的投机行为所引发的剧烈波动以及异常现象折射出我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中诸多不完善地方。这些不完善将会进一步使得宏观经济调控失灵,从而影响宏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最近几年,我国股票市场在全球股票市场中排名靠后。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了货币变动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方面简要介绍了货币政策,并分别从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两个角度分析了货币变动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其中,利率变动通过贴现率效应、企业融资成本效应和其他金融资产替代效应等三个方面影响股票市场;而货币供应量则从资产组合效应、经济预期效应和流动性效应影响股票市场。接下来,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货币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从理论模型的构建开始,逐步引入本文所使用的模型,并在对问题合理分割的前提下,将问题分而治之。最后,本文通过将股票市场划分状态,并将货币变动人为分成先前货币变动以及当前货币变动分别进行研究,最终得到了以下结论:(1)状态转换矩阵中状态维持概率较高,我国股票市场状态具有较为强烈的维持作用;(2)相较于利率变动,先前货币供应量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较为稳健。即使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先前货币供应量变动与股指变动始终保持较为强烈的负相关关系。在熊市下,当前货币供应量变动的方向对股票市场具有非对称的影响,而在牛市下却不具有这种非对称的特点;(3)利率变动对股指变动所产生的影响在不同市场状态下体现出了延时、随市场状态不同而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市场状态下,当前利率变动的影响均不显著。在熊市状态下,先前利率变动与股指变动之间负相关,而在牛市状态下,出现了先前利率变动与股指变动之间正相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