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胃肠积热指的是无形热邪或有形热结壅于胃肠,而致胃肠气分热盛的一种证候,在临床中常伴有食欲不振、脘腹胀痛、嗳气、大便干、排便费力且次数减少等一系列胃肠动力下降的表现。又肺与大肠互为表里,二者经络气血贯连,且生理病理相关,故胃肠之热常可上移于肺,若再感受外邪,则易致肺胃同病之热证,从而影响胃肠的正常消化和推动功能,对于该病的辨证和治疗,中医具有一定优势。银莱汤是谷晓红教授在临床上通过多年经验总结,基于“肺胃同治”立法,创制的中药复方,临床应用疗效明确。现代医学表明,胃肠动力与脑肠轴、肠道微生态、饮食习惯和精神等因素关系密切,其中在脑肠轴调控的神经传导和脑肠肽的分泌中,又以脑肠肽激素水平的改变最为重要。本研究通过制作胃肠积热合并肺炎模型,观察银莱汤对胃肠积热合并肺炎大鼠表征、体质量、饮食、脏器指数、组织病理、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的影响,通过检测血清中相关脑肠肽激素(Ghrelin、SP)和NO、5-HT水平变化,探讨银莱汤调节胃肠动力的具体机理。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胃肠积热组、肺炎组、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肺炎治疗组、银莱汤治疗组,每组10只。通过高热量饲料和牛奶溶液制作胃肠积热动物模型,通过0.5mg/mLLPS雾化吸入制作肺炎动物模型,通过银莱汤灌胃进行治疗。观察大鼠表征,包括体质量、饮食量、腹围及各脏器指数的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造模大鼠肺、胃窦和结肠组织的病理,行胃排空和小肠推进实验,并用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Ghrelin、NO、5-HT、SP的含量。结果1.大鼠表征:正常组大鼠的精神状态良好,活动灵便,饮食正常,皮毛柔顺有光泽,大便色棕黑,呈梭状,便量多质粗。胃肠积热组大鼠的精神较差,摄食量明显较正常组减少,出现蜷缩扎堆现象,活动度降低,皮毛光泽度下降,大便臭秽、粘腻不成形,甚则出现稀便。经银莱汤治疗后大鼠的精神好转,饮食量逐渐恢复正常,活动灵活度明显改善,蜷缩扎堆现象消失,粪便基本正常。2.体质量以及饮食:(1)体质量:正常组大鼠的体质量随时间逐渐增长,在实验第2-6天的造模时间内,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银莱汤治疗组大鼠的体质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肺炎组相比,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2)饮食:正常组大鼠的饮食量随时间逐渐增长,在实验第1天至第3天的造模时间内,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银莱汤治疗组大鼠的饮食量均有降低;与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相比,第5天大鼠的饮食量在经银莱汤治疗后有所增加。3.腹围变化:在造模的2-6天时间内,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大鼠腹围显著降低(P<0.01),第3天和第6天的胃肠积热组与正常组相比,亦有所降低(P<0.01);与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相比,第2天的银莱汤治疗组大鼠腹围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银莱汤治疗组较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有显著升高(P<0.05)。4.脏器指数:(1)肺指数:与正常组相比,肺炎组、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均显著升高(P<0.01);与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相比,银莱汤治疗组显著降低(P<0.01)。(2)脾指数: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肺炎组、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大鼠脾指数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相比,银莱汤治疗组大鼠脾指数升高(P<0.01)。(3)胸腺指数: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大鼠胸腺指数降低(P<0.05);与肺炎组相比,肺炎治疗组大鼠胸腺指数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相比,银莱汤治疗组升高(P<0.01)。(4)肾指数:与肺炎组相比,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显著升高,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组织形态观察:(1)肺组织:正常组大鼠肺泡和肺泡囊的结构基本清晰完整,上皮细胞排列紧密;胃肠积热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肺泡结构不清,肺泡壁明显增厚,间隔增宽,且出现有融合现象,肺泡上皮细胞排列较为紊乱;经银莱汤治疗后肺泡结构变清晰,组织充血水肿及细胞紊乱现象减轻。(2)胃窦组织:正常组大鼠胃窦黏膜组织结构正常,胃肠积热组较正常组大鼠胃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明显,胃腺体排列较为紊乱,有少量腺体破坏;而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大鼠胃窦黏膜破坏和胃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更为明显,胃腺体排列紊乱,呈空泡样扩大,在经银莱汤治疗后明显减轻。(3)结肠组织:正常组大鼠肠组织结构清晰完整,胃肠积热较正常组的黏膜上皮层结构不完整,可见有细胞排列不整齐,呈增大趋势,且处于高度分泌状态。经银莱汤干预后,大鼠结肠组织的病变程度显著减轻,结构较为清晰完整,高度分泌状态基本消失。6.大鼠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1)胃排空率: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大鼠胃排空率显著降低(P<0.05);与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相比,银莱汤治疗组大鼠胃排空率明显增加(P<0.05)。(2)小肠推进率: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大鼠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相比,银莱汤治疗组大鼠小肠推进率明显增加,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此外,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较胃肠积热组的小肠推进率都有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7.血清中脑肠激素水平:(1)Ghrelin: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大鼠血清Ghrelin含量明显降低(P<0.05),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较正常组亦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相比,银莱汤治疗组大鼠血清的Ghrelin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NO: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大鼠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相比,银莱汤治疗组大鼠血清NO明显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5-HT: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大鼠血清5-HT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相比,银莱汤治疗组5-HT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4)SP:与正常组相比,胃肠积热组、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大鼠血清中SP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胃肠积热合并肺炎组相比,银莱汤治疗组大鼠血清的SP明显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研究成功复制胃肠积热合并肺炎模型,且符合临床特征。在造模时间内,胃肠积热模型组大鼠的活动度较差,摄食量减少,体质量、腹围均显著降低,胃窦和结肠组织出现相应的病理改变,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下降,造成这一影响的原因可能是热邪阻滞,壅于胃肠,气机不通,从而影响了大鼠正常的胃肠消化和排泄功能,从而出现一系列胃肠动力下降的表现。2.银莱汤治疗组能够显著增强造模大鼠的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其调节过程可能是通过影响胃肠道的激素含量水平,来加强对胃肠道平滑肌的收缩作用,调整胃肠道内证态,从而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胃肠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