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嘉时期的苏轼诗歌批评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ner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才巨匠,是宋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宋诗的开创者之一,他的诗歌被后世称为“苏诗”。清代是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时代,是中国文化的总结时期,清代的苏诗研究是继宋代之后苏诗研究的又一繁盛时期。本文选取清代乾嘉这一重要的转折时期,拟从“清乾嘉时期苏轼诗歌批评”这一角度,根据乾嘉文人对苏诗批评的相关论述,综合前人对苏诗研究的成果,结合乾嘉时期诗坛总体的学术风气,分析、概括、总结这一特定历史时期苏诗批评所呈现出来的新特点、新风貌,进而发现这一时期不同的诗歌评论家在对苏诗研究过程中反映出的独特的诗学思想。正文第一部分论述了清乾嘉时期在研究苏诗时所关注的焦点:苏轼博才多学,又有旷达的心态和丰富灵活的想象力,表现在诗歌里形成了苏诗独特的艺术风貌,此外,诗人对诗歌艺术手法技巧的掌握达到心手相应的纯熟境地。此时的诗论家对苏诗中豪放、自然的艺术风格尤为赞赏,对苏诗中的手法技巧也作了深入探讨。同时,作为宋诗的代表,苏诗对宋诗新面貌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此时诗论家通过将诗人与前代及同时代优秀诗人相比,肯定了苏诗在诗史上的地位。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分析诗论家对苏诗关注较多的内容,进一步研究乾嘉时期诗论家们的诗学倾向。乾嘉时期学术文化发达,诗学流派众多,众多诗学流派研究苏诗时以自己的诗学思想为基础,同时也反映出此时诗坛总体的诗学倾向。通过探究乾嘉时期的苏诗批评,我们不难发现此时的苏诗批评无不渗透着诗论家们对学问的崇尚,对创新求变的推崇及对艺术表现的重视,而从整体上忽略了对苏诗思想内容上的追求与观照,这也反映出了乾嘉时期以求学、尚变、重形式为主的诗学倾向。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乾嘉时期苏诗批评繁盛的原因。乾嘉时期苏诗批评出现新的热潮,研究苏诗的队伍十分庞大。究其原因,首先,此时的统治者推崇苏诗;其次,诗坛总体上宗宋的诗学风尚也直接影响了苏诗在乾嘉时期的批评传播;复次,社会有名望有学识的名士有崇尚苏诗的文化风气。以上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乾嘉时期苏诗批评大盛的局面。
其他文献
《太平广记》是我国北宋时期官方编著的一部大型类书,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古代小说总集。全书采摭宏富、分类纂辑,长达五百卷,分为神仙鬼怪、僧道异人、动物植物、报应定数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侏罗系延安组的延9油层组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将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紧密结合,进行地层划分、沉积相及砂体展布、储层特征
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从该课程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必要性出发,论 述了应用软件工程方法及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进行“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多媒体课件
自二〇〇九年七月一日至今,全国范围内的各个公证机构按照司法部的要求,均采用了要素式公证书格式。在办理的大量继承类公证中,最多涉及到了存款、房屋的继承事项,虽然存款、
“笔记”滥觞于战国时期“九流十家”的“小说家”,经过两汉魏晋的分流和发展,至唐宋时期成为一种独立文体。自汉代及至清代,从《汉书·艺文志》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历代
为提高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应用管理水平,提升铁路货检工作效率,在阐述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分析系统建设工作不达标、评价考核体系亟待完善、保
在“鸟类的生殖和发育”教学中,通过诗朗诵、图片、分组合作实验和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观、听、动、思、议等活动中进行深度学习。
郝梦龄,字锡九。河北藁城人,先后入陆军军官小学、保定军官学校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任卫立煌部中央兵团中将前线总指挥。1937年10月l6日,在山西大白水前线忻口会战中壮烈殉国
边塞词是词自产生以来比较常见的一种题材,它历经唐五代、南北宋和清初,达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创作高峰。作为边塞词创作的最后一次高峰,晚清边塞词在题材内容、思想情感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