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世代”青春写作的狂欢之舞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sc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上先后出现了以韩寒、郭敬明、张悦然、李军洋等人为代表的青春写作群体。国内将他们称为"80后"、"90后"的青春写手,这种称法主要是依据他们出生年代的不同进行了划分。而本文试图从"我世代"的角度出发,侧重于关注"我"这个时代特征,并结合了青少年亚文化、大众文化以及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的有关理论,揭示中国青少年大众对"我世代"青春写作的接受,从而对"我世代"这个群体进行文化解读。不可否认,"我世代"的青春写作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一个新的群体,无论是这些青春写手们本身还是他们的作品都成为了文学界所关注的焦点。因此,对当下的"我世代"文学做一番审视是十分必要的。  在西方,最早关注"我世代"的是一位美国女学者,她在她的书中详细描述了处于"我世代"的美国年轻一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现象。"我世代"这一称法也随之形成并被西方媒体所广泛接受,而国内对此话题的关注以及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在对于"我世代"与青春文学写作的关联研究上,以及"我世代"文学与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理论的结合上,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本文除前言、结语外,共分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简单介绍了"我世代"概念的由来以及"我世代"文学现象的发生原因。  第二部分以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理论为依据,对"我世代"写手们的作品进行具体的解构。首先,狂欢化的时空体是巴赫金在《长篇小说的时间形式和时空体形式》一文中首先提出的,这个词语用于文学范畴,主要是表示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这种时空体的运用在"我世代"的小说中出现的十分频繁,在阅读中常常可以见到故事情节围绕着前世今生、既梦幻又现实地开展。第二,在这些青春作品中,主人公几乎都是充满叛逆、追逐自由的狂欢化的人物形象,他们通常具备一种与现实生活相对抗的意识。通过归纳总结可以得出这种对抗实质上就是巴赫金的所谓意识形态的狂欢。最后,本文揭示了作品如何从语言上体现狂欢化,并且通过大量的作品实例来进行诠释。  第三部分是对"我世代"青春写手们的心理文化解读。这一章从这些"我世代"写手们的书中所蕴含的孤独、忧伤等青春情结来分析他们心理文化风格的产生原因。这些"我世代"的年轻一族们心理特征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一、孤独迷茫的生存状态;二、过度忧伤的心理基调;三、残酷叛逆的青春脚步。文章通过许多作品实例来分析说明以上三个观点,并着重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会产生这些心理因素。  最后一部分则是对"我世代"文学的反思及其出路的思考。首先在肯定"我世代"青春写作发生、发展的必然性的同时,提出了其不足之处以及值得深思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点:一、题材的狭窄;二、构思的模仿;三、以自我为中心。此外,还从客观角度和主观角度两方面出发,分别提出了应当建立一个外部环境的新视角和应对文学创造者自身进行改善的两点思考。
其他文献
唐寅是明中叶吴中文人中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人物,也是明代历史上一个颇受关注的文人。他生长于市井,正统观念束缚较少,而且放浪不羁,在明中叶文人中极为突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张爱玲的小说语言具有鲜明的特点,在遣词造句、叙述描写上成功继承了中国旧小说语言传统,表现出古旧的气质,同时,在中国旧小说语言传统的“底子”上,张爱玲借鉴西方现代的意识流、
【生活实例】  李师傅患高血压20多年了,他知道血压到夏天就自动下降,于是每年过了立夏他也不咨询医生,就自行将降压药减半服用。最近有天晚上,他说头痛得厉害,家人发现他抽起风来,赶紧送医院,经CT检查证实为高血压脑溢血。经过抢救李师傅保住了命,但却留下了半身不遂的毛病。  專家提醒:夏天温度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会有所降低。但夏季多数人睡眠质量下降,易造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致使夜间血压升高,甚至导致出
期刊
薛论道是明代中后期重要的散曲作家之一,所作散曲集《林石逸兴》共收散曲999首。他的散曲内容丰富,艺术风格沉郁豪放,既开拓了散曲创作的题材范围,也给当时盛行靡靡之音的曲
文本理论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在西方研究学者中多有论述,20世纪70年代就有梵迪克(T.Van Dijk)、德莱斯勒(W.Dressier)等学者的作品问世。在中国,“文本”虽然在古代文论中可以发现
初唐共有四位后妃诗人:前期有贞观朝的文德皇后、徐贤妃,后期有高宗、武周朝的武则天,武周、中宗朝的上官婉儿,她们的诗歌创作在时间上几乎跨越了整个初唐的九十四年。由于所处
邹弢(1850-1931),是晚清报人小说家,本论文对邹弢的小说进行研究,全文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章讲述邹弢的生平及交游情况。邹弢一生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850-1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