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短视频行业井喷式的发展以及各家媒体短视频新闻的推出,依靠新媒介所诞生的短视频新闻报道也逐渐影响到新闻叙事的创新和发展。“我们视频”作为新京报和腾讯新闻合作推出的视频新闻项目,现今已推出了形态上类似传统媒体调查性报道的短视频调查类报道,有包括《北京“酒托”全链条调查》《暗访哈尔滨出租车乱象》和《女性求职陷整容贷骗局》等典型报道。本文以“我们视频”项目中的调查类短视频为研究对象,以2017年1月1日-2018年11月30日为研究时间段,对收集到的40个样本采用了文本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来进行研究。在使用文本分析法的过程中,综合借鉴了学者欧阳明、欧阳照以及何纯对新闻叙事学的研究框架,最终采用“叙事者-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语言-叙事策略与意义建构”为研究框架,对“我们视频”项目调查类短视频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我们视频”项目于2016年9月11日正式上线后,其调查类短视频发展历程较短,报道数量自2017年下半年才逐渐增多。从叙事者来看,“我们视频”调查类短视频多中,以公开叙事者身份出现的记者在调查性报道中的职能和作用得到强化。此外,“我们视频”也多通过作为事件主要人物自叙者还原事件真相。从叙事视角看,“我们视频”调查类短视频不见无所不知的零聚焦叙事,多见内聚焦和外聚焦叙事。从叙事时间看,“我们视频”调查类短视频善于通过对叙事时序、时长和频率的运用来使报道张弛有度,吸引受众。从叙事语言看,“我们视频”调查类短视频在使用画面语言、声音语言以及文字语言时,会以新闻真实客观原则为基础,通过多种语言的融合来补充叙事。“我们视频”调查类报道在叙事策略上具有叙事者身份的自由转换,叙事视角多元化、平民化,善于把握叙事节奏和重点,充分融合叙事语言四个特色。意义建构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下,遵循建构社会知识,塑造社会规范和形成社会共识三种路径,从而引导舆论,影响受众。综合以上发现,可以得出结论:首先,“我们视频”项目在叙事上多重视报道的真实性,也通过多种叙事方法和策略隐蔽地传递甚至是避免呈现报道倾向性,来保持报道的客观性;其次,作为一种依托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而诞生的新型报道,“我们视频”调查类短视频在叙事上,也善于融合多种叙事语言,利用叙事时间、叙事视角等叙事手段,增强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专业性,迎合互联网时代受众的阅读习惯。然而,相较于传统调查性报道而言,“我们视频”项目调查类短视频依然存在深度不足的问题。笔者结合“我们视频”的叙事特色、策略以及问题,在本文最后试提出以下四点建议:把握新闻叙事尺度遵循客观真实原则,关注社会痛点并选择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叙事时采用系列报道的方式把握好深度与速度的博弈,以及利用社交媒体互动特点等拓宽叙事实时呈现来自“传”与“受”双方的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