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代的中国文坛,艺术风格呈现多样化的局面,但如何让西方戏剧的衍生品——话剧,更好适应本土舞台,是当时戏剧舞台上的重要问题。田汉用其一生的探索与创新为中国话剧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他不像话剧顶峰期曹禺那样引人注意,但又客观存在。他的戏剧创作虽深受西方与中方的双重影响,探其根本他的戏剧作品中深受中国传统戏曲的影响,是富有民族气质的。在中国戏剧历史长河中,田汉用其一生的探索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戏剧桥梁添砖加瓦。早期的田汉剧作色彩内容丰富、思想活跃、手法多样,充满不一样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价值基于传统,照顾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接受现代,融合了时代的戏剧表现方式。本文以中国戏曲为切入点,去探究田汉早期戏剧创作是哪些方面保留中国优良传统。同时这种接受与继承不是全盘接受,更不是一成不变的。第一章绪论部分。说明了选题研究和意义。通过对田汉早期戏剧创作的文献分析归纳得出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更加全面的补充了研究方法的选择。第二章重点论述了中国戏曲传统的文化维度与艺术审美特征。这一章点明了论文的切入点,笔者以中国戏曲为基础,用文化维度作界限,探究出传统文化在中国戏曲作品的具体体现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以情理统一为艺术表现的艺术准则、以伦理道德为情境设置的主要依托、以美善为艺术形象的主要评判标准、以感悟教化为社会功能的根本目的。而在艺术审美特征上,只对戏剧文本展开讨论,在不涉及表演问题的情况下,归纳出中国戏曲传统的主要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诗意性、传奇性、抒情性这三个方面。第三章阐述了田汉早期戏剧创作概况,主要把焦点聚集在田汉的创作背景。这一章分别从家庭生活与个人经历、历史与时代的双重影响去阐述戏曲与田汉的不解之缘。第四章是整篇论文的重点部分,着重探讨的是传统影响下的田汉早期戏剧创作分析。分别从整体风格到具体作品中蕴含的审美价值。首先,整体上戏剧文化蕴含的积极的嬗变,从主体上继承了传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从“载道”到“启蒙”的自我进化和由“重情”到“明理”的自觉观照。这种嬗变是积极的,包含顺应时代的自觉变化,还有不自觉的改变。其次,美学上审美价值的多样化取向展现了田汉的审美追求,整体的思想导致风格、个性化的体现。具体在艺术表现上出现出了创作结构的写意性、人物形象的流变性、戏剧语言的诗意性、情感基调的感伤性、社会批评的现实性、悲剧意识的强烈性。这些审美特质基于在中国戏曲传统的影响,融会贯通、融古创新,给大众带来了不一样的民族审美趣味。第五章结语部分对论文的主体部分进行简要概括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