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1月24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简称《意见》)。《意见》的出台,明确了学校实施艺术教育相关标准,发出了加强我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信号,赋予了高师小教专业美术教学新的涵义。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进程的加快,高等师范院校积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优化小学教学体系,整合美术课教学资源,提升美术课施教主体素质,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素质支撑。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作为学生学习、创新和发明的原动力,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励探知欲等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推进作用。可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或者说是唯一动力。然而,因美术课由单纯技能技巧转向美术文化学习任务的艰巨性、小学美术教师兼职的客观性和教学理念的滞后性等因素隐性存在,影响着美术课堂中“趣味”教学元素的生成,制约着小学艺术教育可持续发展。为此,真正理解高师小教专业美术课堂“趣味”教学法“是什么”,客观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有效的实施策略和方法,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本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准确定位高师小教专业美术课堂中“趣味”教学法的基本内涵,简述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概念及内容,分析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美术课与艺术院校美术专业美术课的区别与联系,概述课堂“趣味”教学的表征和特点,确保高师小教专业美术课堂中“趣味”教学法的概念清晰化、理论条理化、体系内涵化。第二部分,重点从思想认识、师生互动、教学体制、人文情愫融入、课堂设计等五个方面,分析当前高师小教专业美术课“趣味”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健全教学法结构体系,完善实施办法,推动有序运行,提供基本的理论遵循和实践抓手。第三部分,结合对日常美术教学的理性思考,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现实生活、未来工作、社会需要六个层次,辅以案例的佐证,重点研究当前高师小教专业美术课堂中“趣味”教学法的新理念、新路径、新措施和新办法。主要包括加大理论研究力、增强教师施教力、提升学生源动力,以及课堂“趣味”教学创新力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