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是全国重要的粮食大省,耕地地力作为粮食生产力的衡量指标,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本文以吉林省各产粮区2009-2011年的样本区土壤采样数据和其它专题辅助数据为基础,借助GIS平台对吉林省各个粮食产区的样本数据进行采集、管理、处理、分析、评价和叠加计算,将得到的地力指数在归类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进行了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同时探讨分析了耕作方式和耕地问题,最后提出合理可行的可持续利用对策。评价结果显示:吉林省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东部除了延边市的大部分地区以五、六级为主。中部松辽台地区主要以二、三级为主,西部松嫩低平原区有机质普遍较低,镇赉县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制县、乾安县和通榆县北部为五、六级。其余洮三、四级。全氮含量总体呈U型分布,东部和西部较高,中部松辽台地区较低。中东部除了北部舒兰市为六级外,其余基本以三级为主。中部公主岭市、农安市和德惠市为六级,榆树为二级。西部镇赉县为一级,乾安市少部分地区为一级。洮南市、通榆县、大安市和前郭以四五级为主。有效磷的分布与有机质有一定的相似性,整体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东部土壤中通化县、集安和浑江市以一级为主。敦化市、安图县、临江市和抚松县的大部分面积以一、二级为主。中东部伊通满族自治州、东丰县、梅河口市和辉南县等为一级,其他地区以二级为主。中部地区梨树县为一级,九台、双阳区、扶余县以二、三级为主,其余地区为三级。西部地平原区除了前郭东北部和松原市区西北部为三级外,其余都是四、五级。速效钾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区别有机质和全氮,总体含量较低。其中,东部地区龙井市东南部为一级,和龙市的东南部和北部、蛟河市的东北部和东部以及汪清市的西部为二级;中东部基本以三、四级为主,西部松嫩低平原区前郭大部分面积和洮南市部分地区为二级,其它地区均为三级。土壤总体养分与二调时相比均呈上升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与20年前相比较,呈现增加趋势。其中,黑土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增加幅度比较大,由22.7g/kg增加到25.1g/kg,全氮含量降低0.035g/kg,相对降低2.4%,有效磷含量都有明显提高,吉林省从11.2mg/kg提高到19.2mg/kg,相对提高71.5%,有效钾含量由二普时的103mg/kg提高到144mg/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