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鳟夏花培育阶段摄食生态学和消化系统发育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t3937614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眼鳟(Spualiobarbus Curriculus)属鲤科(Cyprinidae)、赤眼鳟属,是一种重要的广温性淡水经济鱼类,生活在水体中上层,繁殖季节一般在5~8月份。近年来的生产实践发现赤眼鳟夏花鱼种培育成活率不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鱼的规模化养殖。本文研究了赤眼鳟夏花鱼种培育期间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探究了赤眼鳟仔、稚鱼的生长与食性,观察了赤眼鳟早期消化器官的组织结构发育情况,测定了淀粉酶(AMS)、胰蛋白酶(TRY)、脂肪酶(LPS)、碱性磷酸酶(AKP)及胃蛋白酶(Pepsin)等5种消化酶活性,旨在为提高赤眼鳟夏花鱼种培育成活率及实现苗种大规模培育奠定理论基础。1.赤眼鳟夏花鱼种培育池塘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2016年8月7日到2016年9月11日,对面积3亩、水深2m的赤眼鳟夏花鱼种培育池塘进行浮游生物采样,旨在探明培育池塘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试验期间共检测出浮游植物7门119种属,其中绿藻门60种、裸藻门18种、蓝藻门13种、硅藻门10种、金藻门7种、甲藻门6种、黄藻门5种。检测出浮游动物105种,包括原生动物47种、轮虫46种、枝角类5种、桡足类7种。浮游植物密度变化区间为51.6×104~669.07×104 cells/L,生物量变化区间为0.99~5.04 mg/L,浮游动物密度变化区间为220~25080 ind./L,浮游动物生物量变化区间为1.171~35.374 mg/L。浮游植物蓝藻门中的颤藻在整个采样期间优势度均较高,其次是绿藻门中的小球藻,再其次是螺旋藻、胶球藻和韩氏集星藻等。轮虫类的扁平泡轮虫在整个采样期间成为优势种的次数较多,其次是曲腿龟甲轮虫、矩形臂尾轮虫,原生动物类的泡形纯毛虫、棘刺盾纤虫和钟形突口虫轮虫,挠足类的模式有爪猛水蚤在采样后期优势度较高。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范围是1.8~4.42,平均为3.22;均匀度指数范围是0.42~0.88,平均为0.67;丰富度指数范围是在1.76~4.18,平均为2.95。浮游动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在0.14~3.62之间,平均为2.39;均匀度指数范围是0.04~0.93,平均为0.57;丰富度指数范围是0.89~3.49,平均为2.42。赤眼鳟夏花鱼种培育池塘浮游生物在种类、数量、丰度上后期较前期丰富,浮游植物的多样性指数总体高于浮游动物。2.赤眼鳟早期发育阶段生长与食性通过对0~30日龄赤眼鳟仔稚鱼全长和体重建立回归方程以及对其消化道内含物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全长特定生长率为6.99%,体重特定生长率为22.26%。全长(L/mm)与日龄(D/d)的关系为:L=5.081e0.07D(R2=0.91);体重(W/g)与日龄(D/d)的关系式为W=0.905e0.235D(R2=0.897);仔稚鱼全长(L/mm)与体重(W/g)的关系式为W=0.004L3.381(R2=0.995)。赤眼鳟早期阶段食物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螺旋藻、微囊藻、胶球藻、小球藻、刚毛藻,其中螺旋藻和微囊藻的出现频率较高,分别达57%和47.67%。食物数量百分比分析表明:赤眼鳟仔鱼开口期4日龄以蓝藻门和绿藻门为主要食物,食物数量百分比分别为占73%和27%。5日龄仍主要摄食蓝藻门和绿藻门,比例分别为55%和45%,蓝藻的种类数增多,包括微囊藻、螺旋藻和颤藻,绿藻门中的小球藻比例较前期有所增加。6日龄仔鱼摄食绿藻门比例进一步增加,达到57%,新增加的种类有金藻门和甲藻门,分别占1.6%和0.4%。15日龄有机碎屑在食物构成中占比较大,其数量百分比达55.5%,其次是蓝藻和绿藻,分别占33%和10.1%。食物选择性指数研究表明:4日龄赤眼鳟对微囊藻、小球藻摄食偏好性较高;6日龄对螺旋藻和腔球藻的偏好性较强,其次是微囊藻、锥囊藻、小球藻;8日龄时,赤眼鳟开始摄食轮虫;15日龄后摄食食物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20日龄后主要摄食人工饲料。3.赤眼鳟早期发育阶段消化系统组织结构研究利用石蜡切片技术研究0~30日龄赤眼鳟仔稚鱼的消化道组织结构,揭示其消化系统的发育规律。结果表明:赤眼鳟2日龄仔鱼口腔打开,与食道贯通,仔鱼所需能量均由卵黄囊供给,属内源性营养阶段;4日龄仔鱼开始摄食,肛门打开,进入混合营养阶段;6日龄仔鱼卵黄囊消耗殆尽,消化系统分化出食道、肠以及肝胰脏等,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15日龄仔鱼肠道褶皱增多,纹状缘更加清晰,表明肠细胞发育较为成熟;30日龄稚鱼肠道褶皱更加丰富,绒毛密集,周围布满肝胰脏,消化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逐步完善。4.赤眼鳟早期发育阶段消化酶活性采用酶学研究方法,测定赤眼鳟0~30日龄淀粉酶(AMS)、胰蛋白酶(TRY)、脂肪酶(LPS)、碱性磷酸酶(AKP)及胃蛋白酶(Pepsin)共5种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日龄的增加赤眼鳟消化酶活性依酶种类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淀粉酶(AMS)和脂肪酶(LPS)在仔鱼开口前就被检测到,AMS自孵化后整体逐渐升高,在15日龄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LPS初期由于卵黄囊的消耗而降低,随后有所升高且呈波浪式变化。胰蛋白酶(TRY)直到8日龄才被检测到,并于20日龄达到峰值。胃蛋白酶(Pepsin)前期活性一直较为稳定,在10日龄时达到峰值。碱性磷酸酶(AKP)在15日龄达到峰值,这与肠上皮细胞的发育及肠黏膜数量的增加相一致,标志着赤眼鳟营养消化吸收能力的提高和消化系统的成熟。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2018版ASCO/CAP(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病理医师学院)HER-2检测指南与2013版指南的差异,并进行探讨,结合预后分析2018版指南的临床实用性。方法:1.选取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IBC),免疫组化为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
目的:本项目将针对现阶段热敏灸防治疾病RCT存在的方法学和报告质量问题,结合热敏灸诊疗特点,开展热敏灸防治疾病方案循证评价研究。本项目将优选高质量证据,建立兼具疗效和证据优势的热敏灸防治疾病证据库。研究结果将用于提高热敏灸防治疾病临床实践指南中的证据质量,以达到促进规范和指导临床决策、推动热敏灸技术发展、提高热敏灸文献质量目标,也为中医药干预措施的循证评价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1)系统检索已发表
目的:分析显微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伴动眼神经麻痹(Oculomotor never palsy,ONP)的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Internal carotid-posterior communication artery aneurysm,IC-PcomA)患者术后ONP恢复情况,并对影响ONP恢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50例伴ONP的IC-PcomA患者,其中行显微夹闭手术37例,
NSM FRP加固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混凝土构件加固方法。在NSM FRP加固系统中,FRP与混凝土界面是薄弱环节,其性能决定了加固的效果,由于NSM FRP加固技术在现有加固体系中优势显著,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与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为了能够预测FRP-混凝土界面的粘结力学性能,学者们提出了粘结承载力预测模型。由于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少量试验数据、研究参数考虑不全和计算方法的理想化等原因,导致模型存在多种不
硫代葡萄糖苷(简称硫苷)是十字花科植物中富含氮、硫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防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甜菜夜蛾取食(生物胁迫)、机械损伤(非生物胁迫)和MeJA对甘蓝中硫苷含量的影响,以及结合硫苷合成、二次修饰和转运,得到甘蓝中硫苷对虫害的响应。以上胁迫都会释放细胞中的ATP,其作为一个重要早期危险信号,可以诱导植物的抗性增强,很可能通过下游JA/ET途径间接调节硫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一定程
目的:观察锌指蛋白A20在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情况下,对人椎间盘髓核细胞炎症因子、核因子-kappB(NF-κB)以及细胞退变指标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获取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间于我院骨科腰椎间盘退变患者术中切除的椎间盘组织,提取原代髓核细胞并进行培养,选择P1、P2代髓核细胞进行实验。采用完全随机法将同来源同代培养的髓核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过表达A
目的:研究半鼻中隔粘膜瓣经蝶入路在内镜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的运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至2018年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内镜半鼻中隔粘膜瓣经蝶入路手术的62例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中,55名(88.71%)患者肿瘤无残留或复发,肿瘤残留4例,3例复发。脑脊液漏者总共5例(8.06%),术中鞍隔破裂3例(4.84%),术后迟发性脑脊液漏2例(2例患者均有长期未控制的咳嗽病史),手
里耶秦简出土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里耶古城遗址一号井(J1)内。出土简牍38000余枚,其中有字简17000余枚,是21世纪以来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批简牍,也是迄今出土秦简牍
近些年来,间断有限元方法在流体计算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高阶微分方程中直接应用DG方法是困难的。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随后,将DG方法进行延伸得到了LDG方法,此方法
令q为一个素数方幂,Fq为一个q元有限域.如果多项式f(x)∈Fq[x]对应的映射是一个Fq到其自身的一个双射,则称f(x)是Fq上的置换多项式.有限域上的置换多项式在密码学,编码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