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为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管理要求,处理好国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遗留难题,公共管理领域优化革新的诉求愈发强烈。由于公共管理体制与社会现实发展并不协调,产生的如话语权不平等、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等问题使得政府的公共政策往往得不到公众的全力支持,政策目的受到社会质疑,政策实施效果亦偏离了原定目标,导致社会舆论对政府的不满逐渐增多,政府公信力逐渐下降等问题出现。最近几年频繁出现如高房价高物价、房屋拆迁补偿、城市管理等问题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乌坎事件”、“李刚门”、“杭州飙车案”等种种群体事件和公众舆论焦点话题亦表明,政府的公共管理应当转换思路,结合社会、市场的力量,处理好社会公平的问题,为经济领域的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兴起的各种共公治理理论多以重塑政府治理模式、引入多元主体参与行政为主线。其中治理理论重视社会的作用,提倡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主张通过政府、公众、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来管理公共事务;服务型、参与型政府等理念亦从政府治理模式的转换入手,主张优化政府公共管理行为,给予公众、社会组织更多的发展、作用空间;公共理性逻辑主张参与式的政治,强调通过公共的正义规范和共识制衡私利,并鼓励、提倡通过社会公众为主体的公共互动和批判来讨论国家和社会的重大事务。结合上述理论研究,笔者认为公共管理运行的稳定而有序离不开政府与公众持续而规范的互动,但沟通的障碍、反馈的缺失导致政府与公众之间存在着大量的误解和矛盾。为更好的提高公共管理效率、保障公共利益、实现财富合理化分配,构建一个顺畅的公共沟通体系对于优化我国公共管理系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笔者在本文中以构建公共沟通体系为方向,探求营造以沟通互动为核心的公共沟通文化、完善以交流协商为手段的公共沟通过程,以动员各阶层社会行为体,促进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进而提升公共管理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