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野生桑黄菌(Phellinus spp.)菌种分离技术;桑黄菌(Phellinus linteus)母种、原种、栽培种的菌种制作及培养,适合桑黄菌母种培养的固体培养基的选择和优化;桑黄菌菌丝体液体发酵培养基和发酵培养条件优化;人工栽培技术出菇管理条件。方法:通过子实体组织分离法获得野生桑黄菌母种;以Phellinus linteus Gy~20为代表菌株,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分别优化了桑黄菌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同时研究摇床转速、温度、接种量、装液量、pH及发酵时间对桑黄菌液体发酵培养的影响;制作原种和栽培种,通过栽培试验,从温度、湿度、光照、通风四方面总结桑黄菌人工栽培技术出菇管理要点。结果:1、本研究共成功分离出11株桑黄菌母种。其中,9株经本实验室鉴定:5株为裂蹄木层孔菌(Phellinus linteus),4株为鲍姆氏层孔菌(Phellinus baumii),其它2株待鉴定。2、玉米粉综合培养基最适合桑黄菌母种培养,优化固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玉米粉、蛋白胨、MgSO4、KH2PO4、琼脂。几种重要组分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0 g·L-1、20 g·L-1、1 g·L-1、0.5 g·L-1、2 g·L-1、20 g·L-1。3、桑黄菌(100 mL三角瓶)优化液体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玉米粉、蛋白胨、麸皮、MgSO4、KH2PO4。几种重要组分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 g·L-1、25 g·L-1、0.5 g·L-1、5 g·L-1、0.5 g·L-1、2 g·L-1;优化培养条件为:温度28℃、装液量75 mL、接种量10%、初始pH 6.0、摇瓶转速190 r/min,发酵时间13 d。4、桑黄菌人工栽培技术出菇管理条件:发菌阶段,菌丝培养温度25℃;培养料含水量60%~70%;培养时间35 d~40 d;通风1次/d,不需要光照,暗室培养。菇蕾形成原基阶段,分化温度20℃~25℃;相对湿度80%~95%;时间14 d~21 d;通风2次/d;散射光照射。子实体发育(长菇)阶段,生长温度18℃~25℃;相对湿度90%~95%;时间30 d~40 d,通风2次/d;散射光照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