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文学本位的探索——新时期(1976年—1984年)文论话语的选择及其意义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lin3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第一部分为文学本位的回归清理了外部的纠缠和禁锢,在文学与政治、与生活等关系上建立了一种新型联系.论文核心部分是对人性、人道主义,形象思维、典型、现实主义等在"十七年"中曾探索过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重新认识,初步否定和质疑了政治化认识论对文学的钳制,促进了文学本位的回归.论文第三部分分析了现代主义文论话语在中国探索的情况,得出现代主义文论家之所以引进现代主义文论的根源之所在,对文学的本质特征作了新的阐释,突破了过去人们对现代主义的常规认识,也使文学真正回到自主性轨道上来,直接催生了后来的文学观念多元化和文学姿态多样化的隆重登场.最后概述了文论的回归过程所遇到的困境和尴尬.中国文论在收获了自主的同时,也收获着缺憾.
其他文献
鲁迅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动物意象,含几大类近九十种。如此之多的动物成为鲁迅叙事、抒情、言理的工具,承载着作者丰富的感情与深刻的认知。在作品中,这些动物形象已然化为了主观
唐人定命小说是唐小说中颇具类型意义的一种小说类型,唐人围绕这一类型进行的大量集中创作,在整个文言小说史上是较为罕见的;同时一些重要的唐代小说作品也常常包含在定命小说中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伟大的思想家。他整合了中国传统思想,尤其在宋明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以“气本”论为核心的哲学主张。在此基础上,王夫之提出了一种崭新的人性论学说,主要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