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秸秆资源利用是粮食主产区面临的重要发展问题。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二连增”,然而,随着粮食产量的连年增加,大量秸秆资源被焚烧或堆弃。这不仅会污染生态环境,也未能充分发挥秸秆资源的经济价值。近些年来,秸秆资源化利用成为改变这一状况的重要措施,秸秆资源化利用不仅能够解决粮食生产后的副产物利用问题,还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成熟的秸秆还田技术还可以增强土地承载能力,提高农业生产力。因此研究粮食主产区秸秆资源化利用问题不仅有助于粮食生产,而且对于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创造生态宜居条件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对秸秆资源利用行为的影响是本文的研究目标。首先,本文基于农户是“理性经济人”的假设,就土地经营规模对秸秆资源化利用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并提出研究假说。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对各种玉米秸秆处置方式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然后,以两次前往吉林省公主岭市的调研数据为依据,结合吉林省传统产粮大县公主岭市152户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检验农户土地经营规模对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影响。最后,从土地经营规模视角,提出了提高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结论有:(1)虽然吉林省的土地庞大,但土地细碎化问题突出,受土地细碎化的制约,总耕地面积并不与块均耕地面积产生的效应相一致,耕地面积的增加并没能促进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块均面积的增加却可以促进农户对秸秆的资源化利用行为;(2)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受种植规模的限制,较小的种植面积不利于秸秆还田的实施;(3)户主若为全职农户对采取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的倾向性较为显著;秸秆专业收购点,秸秆资源化利用相关的企业以及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相关补贴,对农户秸秆资源化利用行为均有显著的影响。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今后吉林省在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发展适度规模的土地连片经营,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降低土地细碎化程度,促进土地的连片经营,引导农户采用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形成适度规模经济;二是根据农户土地经营规模有针对性地实行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相关补贴;三是加大科研力度,加快相关机械的发展,促使土地规模较小的农户资源化利用秸秆;四是完善秸秆收储运输体系,增加秸秆专业收购点和秸秆资源化利用相关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