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志护理理论体系的形成及发展策略研究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p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情志护理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为出发点,利用中医辨证方法及护理人员的语言、态度、表情、行为等,对患者情绪进行干预,调动出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促进患者健康恢复的中医护理方法。自《黄帝内经》成书时起,情志护理的雏形便已诞生,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其内容也不断的丰富充实,至清代《侍疾要语》一书确立了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的首要地位,情志护理的发展达到顶峰。但在西方医学的猛烈冲击下,中医系统内的绝大部分组织都受到了重创,情志护理也难以幸免于难。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和民族自信的增强,中医又凭借着独特的优势和顽强的生命力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点投入对象。中医各个专业的发展都受到了积极的鼓励与支持,情志护理作为中医护理的一个小分支,在临床上也展开了广泛的尝试应用。随着生活结构和学习工作模式的改变,人们的心理负担日益加重。在医学主流模式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时代背景下,对病人心理问题的关注度已经成了评价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心理护理在护理临床工作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加,更符合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特征的情志护理也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情志护理因循着中医理论的基本原则,“整体观念”将病人的身心看作为一个整体,相较于单纯观察疾病给病人身体带来的变化,更看重病人在患病过程中的整体感受,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护理实践的始终。“辨证论治”仔细观察,认真评估患者的现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给出患者个人接受度最高的情志干预方式,避免千篇一律,施护过程脸谱化,让护理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但情志护理的研究和应用,仍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情志护理的基础理论并未形成体系、情志护理的历史发展源流没有系统的进行梳理、情志护理理论研究文献质量和数量都处于较低水平、情志护理的临床应用缺乏充足的人力资源、情志护理施护人员专业素养不高等。于2012年发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将中医护理的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彰显中医护理的特色,发挥中医护理的优势,在临床广泛使用辨证施护,在特色专科展现中医护理的强项。情志护理作为中医护理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承担着发展我国护理事业的重任。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梳理情志护理的历史源流,初步构建情志护理理论发展框架,并结合心理护理与中医心理学的发展经验,为情志护理的发展策略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查阅与情志护理和中医心理有关的书籍。对心理护理和中医心理学的现代文献,使用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为主的数据系统进行检索,主要方法为在中国知网输入“心理护理”“中医心理学”“护理AND心理”“心理学AND中医”等检索式;在PubMed数据库输入“nursing AND psychology”“psychology AND TCM”等检索式,开展主题、题名、关键词、全文的检索,搜索范围为数据库建库之日到2021年12月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等全部文章,筛选出与情志护理、中医心理有关书籍51部,与心理护理及中医心理有关文献132篇,对筛选出的文献进行全文精读和分析整理,再次进行筛选,选出与情志护理、心理护理、中医心理学发展相关的文献,综合史学和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总结心理护理和中医心理学的发展经验,为情志护理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意见。描述性研究法:在检索大量情志护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和整理,对情志护理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描述。总结性研究法:在检索大量心理护理和中医心理学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心理护理和中医心理学发展的历程和经验。研究结果情志护理的历史源流方面:情志被纳入到医疗领域的时间最早可追溯至西周时期,《黄帝内经》约在春秋战国成书,一经问世便标志着情志护理的雏形初步确立。汉代至元代是情志护理的发展时期,外科、妇科、儿科等专业领域内都出现了情志护理的身影。明清时期是情志护理发展的巅峰时期,明代张介宾正式提出情志一词并丰富了心理治疗的方法。清代《侍疾要语》奠定了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的首要地位。心理护理的发展过程方面:心理护理经历了功能化到整体化的发展阶段,目前存在着理论体系不完善、操作程序不规范、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不强、管理体制陈旧四大影响心理护理发展的因素。中医心理学的发展过程方面:中医心理学发展自远古时期便已开始,宋代至元代是中医心理治疗的辉煌时期。目前存在着古代文献文本无法正确阐释、理论研究不成系统、研究科学性操作性差、缺少独立实践平台、实验基础薄弱学科建设不受重视五大问题牵制着中医心理学的发展。情志护理的发展策略方面:情志护理的发展策略包含三个维度。第一维度是在护理教育领域的发展策略;第二维度是在护理临床领域的发展策略;第三维度是在护理研究领域的发展策略。研究结论1.情志护理的历史源流:春秋战国成书的《黄帝内经》开创了情志护理的先河,其中的情志治病理论是现代情志护理方法的雏形和理论依据。晋代情志护理涉足外科领域,以提出腹破肠漏还纳后进行情志护理的《刘涓子鬼遗方》和提出外伤出血的情志护理方法的《肘后救卒方》为代表。隋代成书的《诸病源候论》开始注重对妇人的情志护理。唐代成书的《千金方》拓展了情志护理的应用范围。宋代成书的《养生类纂》从养生的角度论述了情志护理的方法。元代成书的《格致余论》和《外科精义》都单独强调了情志护理的重要性。明代张介宾在其著作中首次正式提出情志一词,且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情志的相关理论并有所创新,丰富了心理治疗方法。清代成书的《侍疾要语》奠定了情志护理在中医护理中的首要地位。2.心理护理的发展过程及问题:心理护理发展经历了功能化和整体化两个发展阶段。心理护理的发展现状为国内发展水平低于国外,国内发展缺乏规范性,而国外心理护理资源无法被合理应用。目前心理护理发展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理论体系不完善、操作程序不规范、护理人员专业能力不强、管理体制陈旧四个方面。3.中医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及问题:自远古时巫医为人看病始,中医心理的雏形便已初现,经历了《黄帝内经》的里程碑式时期,又迎来了宋代至元代的中医心理治疗辉煌时期,明清时中医心理稳步发展。目前中医心理学发展的问题主要有古代文献文本无法正确阐释、理论研究不成系统、研究科学性操作性差、缺少独立实践平台、实验基础薄弱学科建设不受重视五大方面。4.情志护理的发展策略:在分析情志护理发展局限性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心理护理和中医心理学的发展经验,提出建立完善的情志护理教育体系、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拓展情志护理新方法、理论研究与临床研究并驾齐驱的建议。不足与展望在我国古代医疗实践中,医与护的界线并不清晰,记载情志的相关内容既可归于中医心理学范畴,也可归属于中医护理中情志护理的部分,这增加了情志护理古籍信息搜索、区分的难度。加上研究时间的限制,文献收集数量有限,故本论文中的部分阐述与结论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及论证。医疗模式的重心已从病转为病人,医疗活动不再只专注于减轻或消除躯体的病痛,而是关注病人身心的健康。病人作为一个整体,其心理和生理状态可互相影响,情志护理作为中医护理独特的护理方法,不仅可以缓解病人的情志问题,也可以通过调整情志状态减轻躯体疾病,是中医整体观念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在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的现代社会,情志护理凭借自身的中医特色优势,在临床中为患者带来了更为人性化的治疗体验,更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发展。情志护理理论的研究为情志护理的发展提供支持,使情志护理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为人民健康事业服务。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病理改变,所引起的急慢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研究发现在AS斑块内部由于血管重构普遍存在缺氧区域,其中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HIFs)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个在缺氧状态下特异性发挥活性的转录因子家族,HIFs可通过多种方式参与AS的发生过程,本文主要探讨HIF-1α
学位
研究背景手部湿疹是一类临床常见的、发生于手部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渗出及鳞屑、苔藓化、角化过度、皲裂等皮损。中医因其症状特点,将其归属于“鹅掌风”一类。手部湿疹为皮肤科门诊常见病,病因复杂多样,病程迁延难愈。研究表明是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因大多由接触镍等合金制品、芳香剂、食物蛋白等变应原,或接触酸碱化学制品或水、洗涤剂等刺激物造成,和机械损伤如长期搔抓、外伤、摩擦等
学位
目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炎症反应是机体应对外部刺激产生的自卫反应,可以通过清除受损伤细胞和促进神经元修复保护神经系统。然而,过度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神经系统自身损害,近年来研究发现,神经炎症反应在多种神经精神疾病,如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精神分裂症、自闭症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病变过程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脂多糖(LPS)能够引起人和动物免疫系统的强烈反应,LPS通过中枢与
学位
[背景]作为视网膜血管疾病之一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密切相关。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逐年增加,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高。按病发部位可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
学位
目的:厘清经方本原煎服法,并基于经方本原煎服法对经方方味进行研究,以便认识经方方味特征,为经方的临床使用“以味选方”提供方味信息,并为经典名方性状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1.以文献综述法对经方本原煎服法、味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制定出经方本原煎服法翻译规则、经方方味的评价方法。2.选取十个类方代表方(桂枝汤类方之桂枝汤、麻黄汤类方之麻黄汤、葛根汤类方之葛根汤、柴胡汤类方之柴胡汤、栀子汤类方之栀子甘草
学位
目的:1.通过络治法,即口服中药祛积通络方联合外用刺络放血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分析其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2.通过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黄斑区形态结构的改变,分析其对视功能的影响,并作相关性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0月至2022年2月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的符合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
学位
目的通过对室性期前收缩合并焦虑状态患者的中医证候与心率变异性研究,探讨其中医证候的分布情况,并根据各证候之间及与正常组患者之间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数值差异分析其预后情况,同时分析性别、年龄对各证候预后的影响,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及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门诊部、住院部诊断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500名为室
学位
目的:从巩膜细胞外基质重塑角度探讨益精通络方影响高度近视豚鼠眼轴延长及近视进展的分子机制,为中医药近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建模方式:采用-10.0D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透镜遮盖,建立离焦型高度近视(DIHM)模型。2.分组及干预:将30只健康三色豚鼠随机等分成3组,即中药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中药组:右眼-10.0D透镜遮盖,同时给予高剂量益精通络方汤剂灌胃,灌胃容积为10
学位
依托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平台,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在国内得到迅速发展,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改善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另一方面也导致我国传统银行业的存贷款业务、中间业务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城市商业银行作为支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角色,业务定位、服务对象等与互联网金融存在多项交叉,相较于其他类型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更容易被互联网金融置于风险之中,进而影响到自身承
学位
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社会公众对于资源环境问题关注度显著提高,迫切需要政府开展环境审计。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对于自然资源、污染治理以及环境保护情况的审计力度,密切关注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隐患,积极提出解决环境问题和化解环境风险的建议。《“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提出全面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加强对生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