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三叉神经是支配颌面部的感觉与运动功能的主要脑神经之一。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病程呈周期性发作,疼痛可自发,也可因刺激扳机点引起。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rigeminal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 TSEP)是指通过刺激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的皮肤、黏膜感受器,从而形成一定的神经冲动,通过记录可以得到P1、N1、P2、N2、P3、N3、P4、N4、P5、N5十个正、负向波,TSEP能够反映出三叉神经中枢或周围支的病变。目前临床诊断三叉神经痛主要依靠患者的主诉、临床症状、临床工作者的主观判断,尚无定量指标检测和判定三叉神经痛,本文旨在通过初步探讨三叉神经痛患者TSEP的波形特征,以及手术和药物对TSEP的影响,从而为临床提供-定的诊疗价值和参考,为今后对TSEP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0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及天津市口腔医院所接诊的三叉神经痛并完成TSEP检测的患者58例,男21例,女37例,年龄39~83岁,平均(60.8±5.6)岁。根据起病情况、临床症状(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历时数秒至数分钟间歇期无症状,伴或不伴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诊断为三叉神经痛。以本实验室既往正常人三叉神经第三支TSEP的检测数据作为参考设为对照组,对照组对象需符合以下条件①全身情况良好;②无神经系统疾病;③面部表情肌功能正常;④无颌骨、颅脑手术及外伤史。采用丹麦产DISA—2000M双导神经肌电图仪,记录TN患者健侧和患侧的TSEP数据。将三叉神经第三支痛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中年实验组(36-59岁)15例,老年实验组(≥60岁)21例,将对照组依据年龄分为中年对照组(36-59岁)15例和老年对照组(≥60岁)21例。①其中中年实验组、老年实验组以自身健侧作为对照,同时参考正常人TSEP数据,同自身患侧作对比分析;②中年实验组患侧和中年对照组作对比分析;③老年实验组患侧和老年对照组作对比分析,三叉神经第一支痛患者及第二支痛患者仅做检测不作统计学分析。结果:1.三叉神经痛患者通过刺激颏神经健康侧均获得了较为满意的TSEP图形,包括P1、N1……P5、N5十个正负向波;但患侧TSEP有不同程度的改变,部分波潜伏期出现缺失或延迟现象以及早期波出现高幅电位。2.老年实验组自身健、患侧比较,P1(P=0.037)、N1的潜伏期(P=0.005)有统计学差异,波幅N3P4(P=0.049)有显著性差异;中年实验组P3(P=0.05)的潜伏期有统计学差异。3.实验组患侧和对照组比较:老年实验组患侧与对照组比较:P1(P=0.018)、P3(P=0.023)的潜伏期,波幅P1N1(P=0.008)、P2N2(P=0.033)、N2P3 P=(0.043)、N3P4 P=(0.043)、P5N5(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年实验组患侧与对照组比较:P3(P=0.027)的潜伏期,波幅P3N3(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三叉神经撕脱术对TSEP的影响明显,表现为波形消失或低平,或潜伏期延迟。5.长期服用药物患者对TSEP影响不大,但检测前服药患者TSEP波形稳定性欠佳。结论:(?)叉神经痛TSEP检测具有以下特点,老年实验组患侧P1、N1波潜伏期延迟或缺失;早期波出现明显高幅电位;中年实验组患侧P3延迟,亦可出现P1、N1波的缺失;健侧TSEP正常,并可以作为对照。因此对三叉神经分布区疼痛的患者可结合临床症状,并通过双侧TSEP对比,并结合图形特点及年龄等因素,进一步明确TN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