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功能微泡构建及其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gegoodl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在世界范围内,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是排在第一位,肺癌的主要类型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以PD1/PD-L1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目前已成为肺癌治疗领域最热门的抗肿瘤药物,ICIs通过降低肿瘤细胞免疫逃逸能力而治疗肿瘤。大量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免疫疗法已经成为与化疗、放疗等同样有效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段,ICIs已被NCCN指南推荐为晚期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法。临床证据表明,化疗药物联合PD1/PD-L1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药物治疗。然而,除了PD1/PD-L1检查点抑制剂的心脏毒性外,联合用药还会加重血液学毒性、肝毒性和神经毒性。因此,需要适当的给药系统来减少这两种药物的不良影响。本课题中,我们首先合成了在DTX的磷脂微泡,并在微泡表面连接anti PD-L1抗体,主动和被动靶向作用下,化疗药物在肿瘤细胞内内大量富集,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跨越肿瘤细胞周期;在皮下瘤模型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小鼠肺内肿瘤模型,验证了在低频超声的作用下,新型多功能微泡对小鼠肺部原位肿瘤的治疗效果。我们构建了肺癌不完全消融皮下瘤模型,将微泡用于微波不完全消融后的残余病灶的治疗,验证了此协同功能超声微泡对于微波不完全消融后残余病灶的控制效果和作用机制。第一部分协同功能微泡构建及其对肺癌细胞的作用目的:构建负载多西他赛(DTX)和anti-PD-L1 mAb的协同功能磷脂微泡(PDMs)并研究该微泡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通过薄膜水化法制备了负载多西他赛和anti-PD-L1 mAb的磷协同功能磷脂微泡。通过电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微泡的形态进行观察,通过马尔文激光粒度分析仪检测粒径和Zeta电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微泡中的多西他赛包封率及载药率。我们同时检测了多西他赛的释放曲线,并对微泡的在体外和体内的成像能力进行了检测。通过微泡溶血实验和小鼠生化指标评估了微泡的生物安全性。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流式细胞仪检测了,负载anti-PD-L1 mAb微泡对肺癌细胞的摄取药物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了鼠源的LLC细胞、人源的NCI-H460、NCI-1299和A549细胞表面的PD-L1的表达情况,通过CCK-8方法检测了微泡对几种细胞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与PD-L1表达的关系。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微泡促进LLC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和细胞周期抑制能力。结果:负载多西他赛和anti-PD-L1 mAb的协同功能磷脂微泡具有较好的形态,粒径666.4±35.9 nm,包封率为57.34±2.61%,载药率为4.45±0.91%。超声作用下,微泡内的多西他赛释放速度明显提高,在微泡外连接anti-PD-L1 mAb对多西他赛的药物释放没有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显示荧光标记抗体的结合在微泡表面。超声成像下微泡有较好的增强效果,增强效果不受搭载药物和抗体的影响。体外实验证明微泡不会产生溶血效应,微泡对小鼠的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对重要器官无明显损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显示载有anti-PD-L1抗体的微泡能促进肺癌细胞对药物的吸收,低频超声击破微泡可以进一步增加肺癌细胞对药物的吸收。CCK-8实验显示负载了anti-PD-L1 mAb的微泡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与肿瘤细胞表面PD-L1表达呈正相关,而低频超声辐照则增强了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流式检测了微泡对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超声辐照联合anti-PD-L1 mAb使肺癌细胞总凋亡比例最高,同时,anti-PD-L1 mAb的靶向作用和低频超声辐照可以增强多西他赛对肿瘤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结论:通过薄膜水化法合成的负载多西他赛和anti-PD-L1 mAb的协同功能磷脂微泡具有较好的成像能力,在低频超声作用下可以迅速释放药物,具有较好的生物安全性。该微泡可以促进肺癌细胞对药物的吸收,负载多西他赛和anti-PD-L1 mAb的磷脂微泡对肿瘤细胞增殖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在低频超声作用下能促进肺癌细胞的凋亡并能更好的抑制细胞周期。第二部分协同功能微泡(PDMs)对肺癌模型的治疗效果评价目的:建立小鼠肺癌皮下瘤模型及原位瘤模型,评估协同功能微泡对两种肺癌模型的治疗治疗效果。方法:建立小鼠肺癌皮下瘤模型,在微泡上搭载亲脂荧光探针DiR,分别标记多西他赛微泡(DMs),载多西他赛和anti-PD-L1 mAb的协同功能微泡(PDMs),对比不同方法下(游离的DiR、DiR-DMs或DiR-PDMs经尾静脉注射,DiR-PDMs联合低频超声)在肿瘤部位的富集情况,评估了协同功能磷脂微泡超声击破后在药物肿瘤部位的富集能力,并通过活体成像对富集DiR的重要器官的进行成像观察组织分布。采用对照组(注射PBS)、Free DTX(注射游离DTX溶液)、Free combo(注射游离DTX和anti-PD-L1 mAb)、DMs、PDMs,协同治疗组(PDMs+US)不同治疗方法对小鼠皮下瘤模型进行治疗,观察了小鼠的体重、肿瘤大小、生存期差异,对肿瘤标本进行TUNEL和免疫组化染色(CD31、Ki67)、检测了肿瘤样本中CD4+、CD8+T淋巴细胞的改变,通过western blot方法对肿瘤组织中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8、Cleaved-caspase 9,通过ELISA方法对TNF-α,TGF-βand VEGF进行了检测。在DSA引导下经过肺穿刺建立了小鼠肺肺内肿瘤模型,采用上述不同方案进行治疗,通过CT进行随访,观察肿瘤体积、小鼠体重、生存期的变化。结果:与游离DiR和DiR-DMs相比,DiR-PDMs在体内和体外的肿瘤组织中均表现出增强的信号,而在低频超声下这种信号强度进一步增强。DiR-PDMs联合低频超声在第1小时即可是肿瘤内达到最大药物浓度,单纯DiR-PDMs注射药物浓度在第6小时达到最大值,游离DiR和DiR-DMs在肿瘤内的富集程度始终较低。在皮下瘤模型中,PDMs联合US照射组的存活率最高,且对肿瘤生长抑制效果最好,单独使用PDMs的治疗效果优于自由药物组合,排在第二位。协同治疗比化疗有更明显的疗效,DMs对肿瘤体积抑制和生存率的治疗效果略有改善,组间体重差异不明显。在肿瘤组织免疫组化染色中,联合治疗组中TUNEL凋亡率最高,CD31、Ki67最低。PDMs联合US照射组肿瘤样本中浸润的CD4+、CD8+T细胞比例和数量最多,凋亡通道蛋白cleaved-caspase 3、cleaved-caspase 8、cleaved-caspase 9表达也最高。同时,PDMs联合US照射组有最高的TNF-α和最低的TGF-β、VEGF。通过CT评估,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有最低的肿瘤生长速度,最长的生存期和最好的生存状态。结论:皮下瘤模型显示,协同功能磷脂微泡联合超声可以促进药物更快地在肿瘤富集并获得最高的药物浓度,产生最好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案在,肺内肿瘤模型中也能起到同样的治疗效果。第三部分协同功能微泡(PDBMs)对肺癌不完全消融模型的治疗效果评价目的:建立小鼠肺癌不完全消融模型,评估协同功能微泡对肺癌不完全消融模型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薄膜水化法制备了负载多西他赛、Bindarit和anti-PD-L1 mAb的磷协同功能磷脂微泡(PDBMs)。通过电镜、紫外光谱仪检测了微泡的形态、光谱等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试了微泡中的多西他赛、Bindarit的包封率和载药率。通过动物生化指标和重要脏器的HE染色切片评估了微泡的生物安全性。采用45°C 15min为不完全微波消融组(iMWA),65°C 15min为完全消融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微波消融+PDBMs对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了微波消融+PDBMs对肺癌表达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CCL2、MCP-1)、钙网蛋白(CRT)、PD-L1的影响。将微波消融+PDBMs治疗后的肺癌细胞与DC细胞在Transwell小室内孵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微波消融+PDBMs治疗后的肺癌细胞对小鼠骨髓来源DC细胞(BMDCs)活化的影响。将微波消融+PDBMs治疗后的肺癌细胞、BMDCs、T淋巴细胞共同孵育,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Ki67和Granzyme B评价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杀伤能力。通过标本、活体肿瘤探索了构建不完全消融的微波参数。构建小鼠肺癌不完全消融模型并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Control),不完全消融组(iMWA),iMWA+DTX组,iMWA+Bindarit组,iMWA+PDBMs,随访肿瘤体积、计算生存时间并检测肺转移灶的数量。将组织标本通过TUNEL染色评价治疗不同方法对肿瘤凋亡的影响,通过Ki67染色评价肿瘤组织内的增殖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术评价肿瘤组织内CD4+和CD8+T细胞比例,以及Treg细胞的比例。检测肿瘤组织内TGF-β、VEGF、IL-10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我们成功合成了负载多西他赛、Bindarit和anti-PD-L1 mAb的磷协同功能微泡。电镜下微泡呈现规则的圆形,紫外光谱显示PDBMs的波形,HPLC检测结果显示PDBMs中DTX的包封率为35.56±5.86%,载药率为4.25±0.67%,Bindarit的包封率为37.85±6.75%,载药率为4.67±0.53%。经尾静脉注射PDBMs每七天一次,总共五次,生化指标随访均在正常范围内,心、肝、脾、肺、肾HE染色未见异常。完全消融组(c MWA)促进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最强,iMWA、iMWA+DTX组、iMWA+Bindarit组和iMWA+PDBMs引起肺癌细胞总凋亡比例在40%50%之间。将干预后的各组通过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CCL2表达,结果显示,c MWA组最弱,iMWA组较对照组CCL2表达上升,iMWA+DTX组与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在Bindarit的作用下iMWA+Bindarit组和iMWA+PDBMs的CCL2表达下降。通过共聚焦和流式细胞术对治疗后肺癌细胞检测发现不完全消融后肺癌CRT表达上升,DTX、Bindarit和anti-PD-L1 mAb对CRT表达无明显影响,不完全消融、DTX、Bindarit对肺癌细胞表达PD-L1无明显影响。在对DC活化检测方面,iMWA+PDBMs组DC激活比例增加,同时DC的IL-12p70分泌也相应增加;在T淋巴细胞活化方面,iMWA+PDBMs相较其他组可以增强CD8+T细胞的增殖能力和Granzyme B的表达量。我们建立了不完全消融模型,五组治疗方案中,iMWA+PDBMs可以明显降低消融后肿瘤生长速度,延长生存期,减少转移结节数目。消融后肿瘤组织TUNEL染色和Ki6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MWA+PDBMs组肿瘤内比例最高,增殖能力最弱。对肿瘤组织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iMWA+PDBMs组CD4+和CD8+T细胞比例上升,其中CD8+T细胞上升更明显,Treg比例下降。对肿瘤内细胞因子检测显示,微波消融后TGF-β、VEGF上升,协同微泡治疗后肿瘤内TGF-β、VEGF、IL-10下降。结论:协同功能微泡PDBMs具有很好的生物安全性,协同功能微泡可以抑制肺癌细胞CCL2的表达,提高DC细胞和T淋巴细胞的活化比例,降低肺癌不完全消融灶的生长速率和肺转移灶数量并延长小鼠的生存期。协同功能微泡PDBMs对肺癌消融后的治疗具有很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由于钢材的可回收利用性,采用钢结构桥梁对环境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有效劳动力不足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问题不断凸显。因此,轻型化、工业化、组装化桥梁建造在未来将占据桥梁建设的主要地位。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蜂窝梁外观的新型钢结构主梁——正八边形钢板腹梁。依托江苏省“
第一部分circHIPK2调控神经干细胞的分化目标: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NSC分化的神经元可以替代因损伤、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而丢失的神经元。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中表达丰富,但circRNA是否参与NSC分化的调控及
背景卵巢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两大主要原因是:1)发现晚:目前现有的影像检查手段难以在发病初期及时诊断,因此很多患者被诊断时已处于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机会;2)耐药性:大部分患者对铂类药物初始治疗有效,但停止治疗后一段时间复发,间隔亦越来越短。因此,探究一种安全且行之有效的新型药物从而改善卵巢癌的诊断及治疗现状迫在眉睫。超声微泡是一类已经应用
作为构建新材料的一种有效手段,自组装具有环境友好、操作简单、易于设计和控制等优点。基于生物大分子的自组装除上述优点外,还具有低毒、可生物降解等特性,因此在细胞成像、癌症诊疗以及药物递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一系列生物材料中,DNA除具有高生物相容性外,还具有能够相互配对并易于设计等优点。牛血清白蛋白(BSA)是一种大量存在于牛血清中的蛋白质,成本低廉、生物相容性好。本文中,基于BSA和DNA
第一部分circSTAG1调节小鼠抑郁样行为目的:重度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非器质性精神疾病,具有高患病率、复发率和致残率的特征,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第二大致残疾病。经典的抗抑郁药物存在起效慢、副作用大以及个体差异大等缺点,新型抗抑郁药物开发迫在眉睫。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 RNA)是中枢神经系统高表达的一类特殊RNA分子。现有研究表明,circ RNA参与调控人类多种疾病,但
目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等特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如何有效防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当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诊断,尚无可靠的血液学生物标志物可用于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预测卒中预后。前期研究表明,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
肌腱老化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生理过程,常伴随肌腱结构和功能特性的下降,是导致老年人运动系统慢性疼痛、活动受限、肌腱断裂的主要原因之一。肌腱组织内除包含终末分化的肌腱细胞外,还存在一类干细胞群体,称为肌腱干细胞(tendon stem/progenitor cells,TSPCs)。TSPCs在肌腱修复、再生和内稳态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TSPCs的衰老与老年相关性肌腱疾病密切相关。与年轻细胞相
研究背景GATA4(GATA binding protein 4)是维持心脏发育的关键性转录因子,在心脏形态发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作为抗凋亡因子调控心肌细胞的存活。外泌体是细胞旁分泌单位的组成部分,可以部分复制其亲本细胞的特性并通过在细胞间传递来发挥机体修复作用。本课题旨在阐明GATA4对心脏成纤维细胞集落(c CFU-Fs)衍生外泌体的心脏保护作用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第一部分GA
研究背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居前列。CRC恶性生长和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生物学过程。现有研究已表明,其发生机制主要涉及肿瘤细胞抗凋亡、增殖、侵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血管生成等。在这其中,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
滚柱式直线导轨副以滚柱为滚动体,与滚道之间形成线接触,具有结构简单、动静摩擦系数小、定位精度高、精度保持性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加工中心、数控机床、电火花切割机床及多种重型组合机床中。在导轨副运动过程中,滚动体与滚道间的摩擦引起磨损,而长时间的磨损将导致导轨副精度的丢失并直接影响到机床的整体性能。滑块作为导轨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滚道表面质量及摩擦磨损特性直接影响着导轨副的运动精度和使用寿命。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