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社会地理格局出现了多样的社会实体的分化现象,尤其是在1998年后,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住宅分配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城市住房空间格局的分异。近20年来,在武汉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其居住空间出现了以收入水平、教育程度、住房类型、通勤状况、家庭结构等为导向的分异现象。城市居住空间的适当分异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满足居民不同类型的个性需求,但是过度的分异和隔离会引起社会阶层分离、社区管理困难以及公共资源的私有化等问题,严重影响武汉市的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拟定了武汉市中心城区中青年群体的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框架。研究中对武汉市七个中心城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重点区域的访谈,选定武汉市中青年群体的教育程度、家庭结构、住房条件、通勤状况、收入水平等相关属性为数据基础,使用ArcGis软件的数据统计和空间分析功能,对武汉市中青年群体的居住空间分异现状及特征进行了论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居住空间分异结构呈现“多中心”、“楔形”、“同心圆”三种模式混合的现象。但研究过程中发现,随着研究区域范围的变化,分异模式也会变化,同时不同居住属性下的分异模式也呈现微小变化。本文运用ArcGis软件对武汉市七个中心城区进行32个因子的分异程度的量化研究,结合武汉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分区探讨武汉市居住空间分异特点。在把握武汉市中青年群体居住空间分异现状与分异程度的基础上,探讨分异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正面负面影响,针对居住空间分异的负面影响,本文提出科学城市规划、“混居模式”开发、轨道交通引导、社会资源公开公平以及关注贫困住区群体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武汉市居住空间科学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