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中青年群体居住空间分异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mar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城市社会地理格局出现了多样的社会实体的分化现象,尤其是在1998年后,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住宅分配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城市住房空间格局的分异。近20年来,在武汉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其居住空间出现了以收入水平、教育程度、住房类型、通勤状况、家庭结构等为导向的分异现象。城市居住空间的适当分异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价值,满足居民不同类型的个性需求,但是过度的分异和隔离会引起社会阶层分离、社区管理困难以及公共资源的私有化等问题,严重影响武汉市的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国内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理论及实证研究,拟定了武汉市中心城区中青年群体的居住空间分异的研究框架。研究中对武汉市七个中心城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重点区域的访谈,选定武汉市中青年群体的教育程度、家庭结构、住房条件、通勤状况、收入水平等相关属性为数据基础,使用ArcGis软件的数据统计和空间分析功能,对武汉市中青年群体的居住空间分异现状及特征进行了论证,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居住空间分异结构呈现“多中心”、“楔形”、“同心圆”三种模式混合的现象。但研究过程中发现,随着研究区域范围的变化,分异模式也会变化,同时不同居住属性下的分异模式也呈现微小变化。本文运用ArcGis软件对武汉市七个中心城区进行32个因子的分异程度的量化研究,结合武汉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分区探讨武汉市居住空间分异特点。在把握武汉市中青年群体居住空间分异现状与分异程度的基础上,探讨分异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正面负面影响,针对居住空间分异的负面影响,本文提出科学城市规划、“混居模式”开发、轨道交通引导、社会资源公开公平以及关注贫困住区群体等方面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武汉市居住空间科学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在新媒体、新技术的不断冲击下,近些年来,报纸生存环境和竞争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化,报纸的发行量出现了不断下滑的现象。报纸从产品形态、传播方式、传播价值到商业模式都被
学位
农村是人类最原始的聚居地,也是最早显示人类文明形态的地方。农村居民点规模小、功能少的特点也决定了其脆弱性。在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的深刻地影响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零散
彼得是一位记者,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手里攥着香槟,兴奋地跟我介绍自己:“告诉你,我可不是那种要钻到贫民窟去报道苦难的记者,报道苦难有什么用?”他对我举了一下香槟杯,“让那些自由派的理想主义者去吧。我就留在北京喝这些大使的香槟,他们的信息肯定比贫民窟的老头要多!”说完他自己哈哈大笑,对自己这种玩世不恭的新闻理念非常自豪。  我正是彼得说的那种自由派理想者,我的新闻理想就是调查文学,就是为弱勢群体
期刊
本文根据2011年4月至2012年3月,在兰州、永登、榆中和皋兰四个站点所采集到的243个降水样品,并结合全球降水同位素监测网(GNIP)中的部分数据,以及相关的分析模型,对兰州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加快,中国农地利用变化显著,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区逐渐出现了耕地和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农地复种指数降低、集约度下降等农地粗放经营的现
我国于2001年颁布并实施《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特别强调了小学语文口语交际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课程标准提出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能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课程标准突出了口语交际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口语交际不同于普通的教学,它更注重实际性、灵活性,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