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心理社会因素与孕产妇及胎儿心理生理反应、产科并发症及产后抑郁之间的相互关系,初步探讨产后抑郁神经内分泌和免疫中介机制,以提高对产后抑郁的早期辨别和干预能力,有助于围产期孕产妇及胎儿心身健康保健工作的深入开展。 方法:围产期门诊随机抽样抽取129例自愿参加测试、无分娩史及引产史的孕妇,孕周≥36周,既往无精神病史、无重大器质性疾病史。产前完成一般情况问卷、生活事件量表(LES)、A型行为问卷(TAB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生活满意度指数B(LSIB)、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症状自评量表(SCL-90)、特质焦虑量表(TAI),产后一周内完成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状态焦虑量表(SAT),并对孕妇实施胎心率监护,检测血清T3、T4、TSH、IL-2、IL-6。按照所测结果,将产妇分为产后抑郁组(EPDS≥10)和正常组(EPDS<10)、产科并发症组和正常组、胎心率反应异常组和正常组。用t检验、x2检验、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应用SSPS11.0软件完成数据统计。 结果:(1)生活事件总量与胎心率加速和反应呈负相关;家庭经济收入高、社会支持利用度高、生活满意度高的孕妇,其胎儿的胎动、胎心率加速及反应均较好。(2)产后抑郁与产科并发症无明显相关。(3)产后抑郁组受教育年限明显低于正常组。产后抑郁组负性事件高于正常组,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和主观支持分低于正常组。神经质、A型行为与产后抑郁密切相关。(4)产后抑郁组产前抑郁、焦虑、敌对、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5)产后抑郁组产后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产前T4显著低于正常组、TSH高于正常组。 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影响孕妇和胎儿心身健康。产前情绪变化能够预测产后抑郁的发生。社会支持、密切的医疗关注可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应激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影响产后抑郁发生。个性因素、生活应激、社会支持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孕产妇心理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