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台子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大庆长垣南部,扶杨油层在中生界白垩系泉头组三、四段地层内。高台子油田断层较为发育,油藏受断层控制明显,油藏性质及其受控因素较为模糊,这些将直接影响到研究区勘探开发部署,因此需要研究清楚。本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区三维地震、测井和地质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构造地质学、地震勘探学和成藏动力学等理论,系统的开展了构造演化及发育特征、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油水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通过对高台子油田断裂系统及演化特征研究,在高台子油田西北部识别出逆断层一条,该逆断层主要发育在登娄库及泉头组,是早期正断层后期反转形成,消失于青山口组泥岩段。该断层对其两侧油气聚集成藏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基于研究区断裂特征的研究,总结油水分布规律,分析控制油水分布的因素,研究认为,垂向上主要表现为上油下水,不同圈闭的油水界面差别较大,平面上油水分布受局部构造控制受断层分割控制。断裂密集带周围油气连片分布且相对富集;构造高部位主要发育油层,并呈现出向低部位逐渐变薄的趋势,油水分布受到构造控制较为明显。在圈闭解剖的基础上,研究油气成藏条件、油藏类型,从构造、岩性等方面研究分析成藏主控因素,其中构造背景及圈闭发育条件是油成藏的关键。总结成藏模式,即源边近距离垂向运聚成藏模式和源外长距离侧向运移断控成藏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