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詹姆斯·希尔顿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危机和混乱的社会秩序为背景,创造了他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借以表达他对当时西方文明的不满和担忧。他将西方文明成功地融入到了中国的香格里拉,使其既具有中国的传统文化色彩,又兼具现代西方文明的成果。希尔顿创造了“香格里拉”一词,并使后来人发起了寻找香格里拉的热潮。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主人公康威的叙述,给人们呈现出了一个遥远神秘、风景秀丽、矿产丰富、人际和谐和永远年轻长寿的人间乐土。香格里拉深藏在无人知晓的大山深处,拥有现代化的设备,却不被任何宗教和政治支配。在西方文学中,香格里拉是隐藏在大山里的桃花源,主张中庸之道和儒家精神,人们安居乐业,怡然自得。香格里拉的内在责任是为即将来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提供一个避难所,它是现代的诺亚方舟。本文着重从浪漫主义色彩上分析希尔顿《消失的地平线》的创作背景、创作原因,以及作者在创造香格里拉这个崇尚自由的王国时心中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正文共分五部分:导论部分展现《消失的地平线》的主要内容,并简单介绍国内外的相关评论。第一章分析了希尔顿对理想国度的想象和期望,分析了将香格里拉这个理想国度定址在中国的原因和必要性,并结合现实分析了虚拟世界中的卡拉卡尔山、蓝月亮谷和喇嘛寺在现实世界中的原型。第二章从浪漫主义的拜伦式英雄角度分析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他们的态度转变,以及他们的奇特经历。第三章重点分析希尔顿笔下东方文化,尤其是香格里拉的宗教和文化。结论部分是对论文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