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多光子纠缠态的量子纠缠与量子非局域性。第二章介绍量子纠缠和量子非局域性的基本理论,简述了量子纠缠的定义及度量方式;给出了量子非局域性的含义,介绍了EPR佯谬和Bell不等式及其推广。第三章到第五章为本文的工作,其创新之处在于:第三章研究了多光子纠缠态的量子纠缠特性,计算了它们的Von Neumann熵,发现对于不同的光子数的情况,随着光子数增加,Von Neumann熵也随着增加;我们还发现,多光子纠缠态的相对位相不影响这些量子态的纠缠特性。第四章研究了多光子纠缠态与环境耦合后造成的量子消相干性,当与环境相互作用后多光子纠缠态变成了混态,失去了纯度。利用线性熵和相对熵计算了这一混态的混度和纠缠度,发现随着时间演化量子消相干使纠缠量减少、混度提高。还发现,相对熵纠缠度不仅依赖于初始的纠缠角和消相干参数,而且还与每个模的光子数有关。特别是,消相干的速度与两个模的光子数差有关,当光子数差越大,消相干的速度越快。第五章研究了多光子纠缠态的量子非局域性,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结论:可以通过调节多个参数来控制多光子纠缠态的量子非局域性,而且在某些条件下我们可以使Bell不等式达到最大违背;并且我们还发现:多光子纠缠态的相对位相影响量子非局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