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多药耐药性的产生是肿瘤治疗中的一大障碍,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其产生的主要机制之一是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过表达。MDR1能够过表达一种跨膜糖蛋白(P-170),该蛋白具有膜泵作用,能将细胞内的化疗药物清除出细胞,使细胞内抗肿瘤药物的浓度处于低水平,从而产生耐药性。目前逆转多药耐药性的方法包括采用耐药调节剂、免疫治疗以及基因治疗等,由于毒副作用等原因大多数方法尚处于实验阶段。近年来,已初步证实电磁场能增加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但其机理尚不清楚。 本文针对肿瘤多药耐药性产生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即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过表达,选择了一种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为研究对象,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水平上较系统地研究了电磁场的生物学效应,深入探讨了电磁场对化疗药物增敏作用的机理。 一、主要研究结果 1.低频交变磁场对肿瘤细胞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存在“窗口效应”特征 我们在磁场强度恒定为0.6Tsla的前提下,采用体外培养和MTT方法,研究了不同频率的交变磁场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低频交变磁场对A549细胞的体外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未见有促进细胞增殖的效应出现,且在15~17Hz条件下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其它频率(P<0.01),表明低频交变磁场的生物学效应具有“窗口效应”特征。采用16Hz、0.6T的交变磁场将A549细胞按不同的时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磁场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在一定范围内(<30分钟)随曝磁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增加。但作用时间超过30分钟后抑制率则无明显变化,表明肿瘤细胞对磁场能量的吸收达到饱和状态。 电磁场的“窗口效应”是其生物学效应的特点之一,表明了生物体(细胞)对其能量的吸收方式。明确电磁场的“窗口”频率以及量效关系,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