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地区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现状与共病模式研究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feideyuo0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探讨珠三角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流行现状、主要影响因素、慢性病共病模式等,提出有关对策和建议,为制定慢性病共病的管理及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持;为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与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于2014年至2015年期间,本课题组与当地政府机构、社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合作,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深圳、东莞、佛山三地,分别开展户籍居民(全年龄段)慢性病防控调研及居民健康评估项目(也称为社区诊断项目),共调研24512人,其中60岁及以上的人口共4281人,占17.46%。提取4281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影响因素及慢性病共病模式等。结合全国与广东省60岁及以上年龄别人口构成,分别对患病率进行标化。SPSS21.0、R3.23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采用Excle2013、Modeler14.1与R3.23进行绘图。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应用Modeler软件建立数据流,进行慢性病之间的网格图分析及Apriori算法下关联规则分析。检验水准α为0.05。  结果:  1.4281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男性2014人,占47.05%,女性2267人,占52.95%。年龄为60~108岁,平均年龄为70.12±7.80岁。已婚老年人占84.02%;文化程度主要为小学与初中,占64.61%,文盲772人,占18.03%。10.93%老年人缺乏医疗保障。50.19%的老年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为1500-3499元。  2.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抽烟率为17.36%;饮酒率为14.55%;口味偏咸者占19.64%。49.17%老年人有进行规律锻炼;7.57%老年人仍参加工作;40.48%老年人BMI值提示为超重或肥胖。一年内,10.86%老年人曾经有过住院经历。而对于一般性疾病,80.05%老年人选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  3.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为39.06%(1672人,95%CI:37.55%-40.47%),平均患有慢性病的种数1.50±1.53种。根据全国与广东省60岁及以上年龄别人口构成进行标化,慢性病共病患病标化率分别为38.93%,39.60%。慢性病患病率73.16%(3132人,95%CI:71.83%-74.49%),标化的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73.08%,73.77%。另外高血压患病率为50.78%,慢性疼痛患病率为18.71%,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3.83%。1672例慢性病共病老年人的构成比情况如下:患2种慢性病,占53.11%;患3种慢性病占22.49%,患4种及以上慢性病占24.4%。  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吸烟、饮酒、口味情况、规律锻炼、常规体检、是否仍参加工作、BMI值、一年内住院经历、医疗机构就医习惯与慢性病共病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因素的曲线拟合后,年龄、BMI值分别与慢性病共病总数之间存在正向趋势,即随年龄、BMI值的增加,慢性病共病总数也随着上升。  5.采用Enter法下的Logistic回归进行影响因素的初步筛选,排除婚姻与常规体检2个变量,将其他符合条件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Stepwise法),明确13个影响因素,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危险因素有:性别(女性,OR=1.334,p<0.001)、高年龄(以60~64岁为参照组,65~69岁,OR=1.176, p=0.077;70~74岁,OR=1.335,p=0.005;75~79岁,OR=1.546;80~84岁,OR=1.926;85~108岁,OR=2.257;后三组 p值均小于0.001)、高学历(以文盲为参照组,初中,OR=1.300,p=0.018;高中及以上,OR=1.943,p<0.001)、无医疗保障(OR=1.299,p=0.014)、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以<1500元为参照组,1500~2499元,OR=1.322,p=0.023;2500~3499元,OR=1.528;3500元及以上,OR=1.590,后二组 p值均小于0.001)、吸烟(OR=1.645,p<0.001)、喝酒(OR=1.442,p<0.001)、BMI值高(以<18.5为参照组,18.5-23.9,OR=1.419,p=0.015;24.0-27.9, OR=2.070;≥28.0,OR=2.761,后二组 p值均小于0.001)、一年内有住院经历(OR=3.047,p<0.001)、就医习惯为三级机构(OR=1.337,p<0.001)。保护因素有:口味正常或清淡(以口味偏咸为参照组,口味正常,OR=0.816,p=0.022;口味清淡,OR=0.652,p<0.001)、规律锻炼(OR=0.728,p<0.001)、仍参加工作(OR=0.468,p<0.001)。  6.各种慢性病的百分比条图结果显示:通常伴随其他慢性病发生的依次为血脂异常(92.18%)、痛风(90.42%)、冠心病(90.16%)、脑卒中(89.81%)、外周血管疾病(88.65%)、骨骼及结缔组织炎症(86.07%)、慢性肠胃炎(82.80%)、糖尿病(80.41%)、慢性疼痛(80.15%)、慢性阻塞性肺病(78.85%)、高血压(54.83%)。网格图分析中,强度关联有高血压与脑卒中、痛风、慢性阻塞性肺病、外周血管病;糖尿病与慢性疼痛;高血压与冠心病;慢性疼痛与冠心病等;  7.基于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分析下60岁及以上老年人常见的两种慢性病共病模式依次为:糖尿病与高血压、血脂异常与慢性疼痛、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冠心病与血脂异常、冠心病与糖尿病。常见的三种慢性病共病模式依次为:高血压、血脂异常与慢性疼痛;高血压、冠心病与血脂异常;冠心病、高血压与糖尿病等模式。常见的四种慢性病共病模式依次为:高血压、血脂异常、慢性疼痛与冠心病;高血压、血脂异常、慢性疼痛与痛风等模式。  8.针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及其共病模式,提出主要的对策和建议:慢性病共病患病现状不容忽视,卫生行政部门需引起重视;加强对慢性病共病的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共病防控管理框架;结合慢性病共病模式及影响因素,完善健康教育机制和方法;借助时代潮流与新科技,普及健康生活理念。  结论:  1.珠三角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共病患病率较高,标化后结果基本保持一致。慢性病、慢性病共病现状不容乐观。高血压、慢性疼痛、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等慢性病较为流行。  2.初步明确了13个影响因素,吸烟、饮酒、口味偏咸、缺乏锻炼等不良的生活习惯是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的危险因素;慢性病共病在女性、高年龄、超重肥胖、一年内住院经历者等人群中高发。  3.常见的两种共病模式为糖尿病与高血压、血脂异常与慢性疼痛、血脂异常与高血压、冠心病与血脂异常、冠心病与糖尿病等共病模式。常见的三种慢性病共病模式为:高血压、血脂异常与慢性疼痛;高血压、冠心病与血脂异常;冠心病、高血压与糖尿病等共病模式。  4.联合应用百分比条图、网格图、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能多角度较全面探讨慢性病共病模式,为今后慢性病共病的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目的:身体活动被认为是可以预防和减少心血管病、糖尿病、癌症死亡以及改善肌肉骨骼和精神状况的一个主要的、可改变的因素。身体活动的缺乏是高血压发生和流行的危险因素之一
研究目的肥胖及其相关代谢紊乱疾病问题日益突出,目前缺少行之有效的减肥方法。人体内的棕色脂肪组织因为可以促进能量代谢,调节葡萄糖和脂质水平,成为研究热点。n-3和n-6多
研究背景:   自1957年以来,手足口病在世界多个国家爆发流行,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亚太地区流行日益猖獗。2007年以来在中国大陆发生手足口病爆发流行,至2010年9月底,
1.研究背景:   近几年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自杀意念、自杀计划及自杀行为等高风险心理行为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其产生的群体效应和社会影响不容忽视。自杀倾向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