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时期民间的丧葬消费习俗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stone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是人类无法逾越的现实问题。中国古代,在灵魂不灭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影响下,与死亡密切相关的丧葬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大事。与之相适应,以厚葬为主流的诸多丧葬消费习俗也伴随着历史的进程逐渐形成、发展起来,并传承、演化下去。 唐宋时期民间的丧葬消费习俗形形色色,大多体现在丧葬过程中,按时间顺序可分为葬前、葬礼中及葬后三个阶段。其中的特色习俗主要有奢办凶具、娱尸宴宾、卜择建墓、隆办葬礼、佛道斋戒、祭祀宴游等。这些消费习俗大多渊源于前代,盛行于唐宋,也有的习俗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而烙上时代的印记。一些丧葬消费习俗唐宋两个时期均习尚,一些则在唐代或宋代表现得更为突出。将这两个时期的习俗纵向比较,可以看出其传承性,即共同的特征:厚葬、隆祭、久祀,这也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主要特征。这一特征的形成受到了儒家孝道观念的影响,也因不同时期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是反映出的亲情观念、人的社会性、人情面子心态及惧死恋生心态不变。这些心理心态汇集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与社会道德、国家制度一起规范制约着我国丧葬文化的主流,使这一因死亡而产生的文化,演化为一类特殊的生存丈化,拥有了独特的社会性、现实性、教育性功能。 横向比较唐宋两个时期的民间丧葬消费习俗,又表现出各自的特异性,即消费的侧重点不同,唐代重物质消费,宋代精神文化消费比重上升。唐人把钱财多用在置办随葬品、坟墓等有形的实物上,而宋人则把更多的钱财投放到作佛事、卜择风水宝地、乐丧娱尸、墓祭宴游等无形的精神消费当中。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首先在于佛道二教的影响。佛道二教在宋代的世俗化使其在世人的丧葬消费中拥有了更多的市场,其生死观也改变了人们对死亡的看法。而且,佛教还极大地影响了宋代火葬习俗的形成。其次是社会变革的影响。宋代社会等级结构的变革及土地制度的演进影响了世人的心态,改变了人们对人生及生死的看法。再次,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时人的虚荣心。夸富斗富、竞相攀比的心态使得丧葬活动成为丧家摆排场、比阔气的大舞台。 唐宋时期民间丧葬消费习俗的形成受到了社会上诸多因素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了唐宋社会的统治秩序,加重了社会及家庭的负担,也改变了传统的道德观念。虽然统治者试图禁止、扭转这些习俗,但是,习俗产生的巨大影响,已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深入到绝大多数人的头脑中。新的风尚逐渐与旧的文化融合成为一股新活的细流,推动着社会的演进与发展。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远距离输电系统的不断发展和高压电网的建成及大容量发电机组在电网中不断的投运,如何保持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是一个突出的问题。而发电机励磁系统对电网安全经济运
朋友们,我们一路走来,伴着成功的喜悦,品尝着失败的苦酒。我们在成长、在奋斗、在追求。我们可以骄傲地说:青春的光阴没有虚度。   成功之人善于回眸自己走过的路,同时也善于吸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在经济和科技发展中战略地位已经日益凸现,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和实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革。 本论文研究旨在将人力资源管理的思
<正>"魏晋风度"一词作为一种独特时代的思想文化和行为方式的凝练概况,最早大约是鲁迅先生提出来的,自此魏晋风度便成为魏晋文学常见的主题。魏晋风度也称魏晋风流,一般理解
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打破了只有大企业才能发债的惯例,优化了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创新了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当前中小企业集合债券还处于探索阶段,准入门槛过高与处于成长期中小企
本论文在冲击凿岩的理论基础上,应用波动力学理论,研究了冲击凿岩系统优化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1)提出了液压凿岩机优化设计的一种新方法。主要思想是,用运动学特征系数C(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