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资料表明性别不同,中风的发生率及结局明显不同,说明性激素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起一定作用。因此本研究在建立雄激素致不孕大鼠(ASR)模型的基础上,给予果纳芬(rhFSH)后应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模型,探讨体内性激素的改变对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ASR+MCAO组神经评分、脑梗死面积、脑水含量及缺血侧坏死的神经数目明显增加,说明MCAO可造成严重的脑损伤;通过抑制EAAT1、EAAT2、EAAT3的表达,上调mGluR4及mGluR6的表达,增加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加重脑损害;ACE、AT1及AT2的表达增高,可激活RAS系统,通过缩血管,促凋亡等加重脑损伤;CLIC4的表达增高及AKT的表达降低,可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存活,加重脑损伤;PDGF-B在脑缺血过程中表达上调,是机体的一种代偿反应,有利于血管增生以及重塑。给予rhFSH后能明显降低ASR+MCAO组神经评分、脑梗死面积及脑水含量,同时使大脑缺血侧坏死的神经数目减少,说明rhFSH具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其机制包括:上调EAAT1、EAAT2及EAAT3的表达,同时下调mGluR4及mGluR6的表达,加强谷氨酸转运;下调ACE、AT1及AT2的表达,抑制RAS系统的激活;下调CLIC4的表达,上调AKT及PDGF-B的表达,抑制凋亡,促进细胞存活及血管增生。结论:由雄激素增高导致体内性激素的紊乱可通过多种途径加重脑缺血造成的损害,而rhFSH具有促进雌激素分泌的作用,可拮抗体内性激素的紊乱造成的脑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