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石油地质相关理论为指导,按照宏观、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利用录井、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以甘泉区马五1+2储层、地层、沉积相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区域地质概况和地层、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马五1+2层段进行了储层特征研究及储层分类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藏分布特征,对储层与天然气富集关系进行简单的研究。通过区域地质构造和沉积建造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区域构造的基本特征,明确了研究区沉积相属于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体系中的局限海台地亚相,可进一步分为云坪、灰云坪、泥云坪等微相,其中储层主要分布在云坪中。储层研究表明,研究区岩石类型分为白云岩类和灰岩类,其中有效储集岩以不同结晶结构的白云岩为主。成岩环境上经历了蒸发海水成岩环境、大气淡水成岩环境、埋藏成岩环境。成岩作用主要包括溶蚀作用、交代作用、构造破裂作用、压实压溶作用、胶结充填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前三者属于建设性成岩作用,后三者属于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孔(洞)、晶间溶孔、裂隙、膏模孔、晶间孔等。储层类型划分为Ⅰ较好储层和Ⅱ类较差储层。研究区马五1+2良好的生储盖条件有利于气藏的形成,本次重点从储层厚度和物性的角度分析一下储层特征与天然气富集的关系,储层厚度与有效厚度呈一定正相关关系,储层物性与有效厚度关系好,可为研究区储层特征与天然气富集关系的主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