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是英国近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也是一位享誉全世界的作家。他的作品传入中国始于20世纪初。由于林纾——一位不懂外文的翻译家的努力,中国读者得以初次结识狄更斯其人其文,并由此开始了这位伟大作家与中国文学间的互动交流。狄更斯作为英国文学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英文化交流中的热点,其作品在中国获得广泛的译介和传播,并对中国数代学人的文学批评和创作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方面尤以老舍较为突出。建国后更是涌现出了大量狄更斯研究的成果。因此,系统梳理狄更斯在20世纪中国的传播与接受过程,分析探讨这一现象对中国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所发挥的影响和作用,对促进中国文学创作的发展、审美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批评话语的重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必将对世界范围内的狄更斯研究起到一种丰富和补充作用。正文分为三部分:一、狄更斯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主要论述了狄更斯作品传入中国的机缘以及狄更斯在近代中国传播与接受的几个阶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1907—1919年,文学因缘:林纾眼中的狄更斯;2.1920—1929年,社会物状的描摹者;3.1930—1939年,“小人物”的代言者;4.1940—1949年,人道情感的提倡者。二、建国后狄更斯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主要介绍1949年至2000年间中国大陆对狄更斯的接受,分为三个阶段论述:1.1949—1966年,侧重具体作品和思想分析的研究;2.1966—1976年,研究基本停顿期;3.1977—2000年,多元并存的研究格局。三、狄更斯在中国传播与接受中遇到的问题及今后研究应努力的方向。在梳理狄更斯在20世纪中国传播与接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大陆对于狄更斯的研究尽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也暴露出了明显的局限与不足。笔者试图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总结经验并探寻21世纪狄更斯在中国传播与接受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