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肋环型索穹顶结构形态多目标优化控制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的日益成熟,智能结构的概念开始在土木工程领域兴起与发展。索穹顶结构体态轻盈、形态控制易于实现的特点正是结构智能化所必须的关键属性。因此对引入了智能结构概念的自适应索穹顶结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130m跨度设内拉环的肋环型索穹顶结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构件中加入作动器,使之成为能根据需求对结构形态进行调整的自适应结构。从索穹顶结构基本理论出发,系统的对其进行了多种目标的优化控制研究。具体包括荷载作用下内力、形状优化控制以及多变量的形态优化控制、形态多目标同步优化控制。
  基于索穹顶结构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理论,编写了迭代求解结构单元长度变化下的结构响应MATLAB 计算程序。采用有限元软件 ANSYS 对程序结果进行验证,得出了程序结果有效准确的结论。并通过算例总结出了结构响应与杆单元、索单元长度变化的规律。
  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进行了内力、形状优化控制研究。分别以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形状优化控制为目标,以作动器作动量为自变量,建立了内力、形状优化控制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这两种算法的求解策略,编制了相应程序。通过算例比较了两种算法的优劣,分别得出了内力、形状优化控制中的最优作动器布置方案,并且总结归纳了控制单元数量、控制单元位置等对优化效果的影响规律,为设计者选取控制单元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内力、形状优化控制的基础上,引入控制单元位置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了多变量的形态优化控制研究。并在考虑必须约束条件外,增加形态控制要求条件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循环遍历求解策略,并验证了算法的适用性。接着以内力优化为优化目标,并设定具体的形态控制要求进行算例分析,分别得出了一类单元控制、两类单元协同控制、三类单元协同控制这三种情况下考虑所有可能作动器布置方案的最优方案。最优方案分别为内圈脊索、内圈脊索+中圈斜索、中圈脊索+中圈斜索+外圈脊索,分别使结构工作状态系数较荷载态下降 17.36%、21.45%、30.29%。最后探讨了控制单元数量、控制单元位置对结果的影响。
  以内力优化与形状优化作为两个优化目标进行同步优化控制,建立了多目标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Pareto最优解机制的NSGA-Ⅱ求解策略。在此基础上,将离散变量——控制单元位置向量加入到了数学模型中,建立了多变量的形态多目标同步优化控制数学模型,并提出了外层遍历循环,内层多目标寻优,最终非支配排序的基于改进的NSGA-Ⅱ的求解策略。通过算例验证了两种求解策略的实用性与准确性,并分别得出了两种优化模型下的Pareto最优解集,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控制单元数量对Pareto前沿的影响规律,为决策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做出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他文献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由于非线性建筑可大大提升对情感的表达能力,建筑形态从线性到非线性得到了拓展和延伸,设计师希望用一种新的形态来唤起公众的激情。以解构主义思想为代表的非线性建筑的大量涌现表明,人们的审美追求发生着变迁的。为适应建筑形态的发展,空间结构已经逐渐摆脱规则函数曲面形态的束缚,曲面的非线性和不规则性更加突出。目前,自由曲面空间网格结构因其结构高效性、空间灵活性、美学表现丰富等众多优势在越来越
学位
自上世纪学者提出桩基负摩阻力概念以来引起了广泛关注与研究,特别是后期填土堆载等情况容易引起较大的桩土沉降,所伴随产生的负摩阻力对桥梁桩基正常使用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而现有文献利用试验方法对群桩和多种桩型的研究相对较少,对负摩阻力影响因素探究不够全面,且计算理论未考虑堆载影响。故本文利用室内模型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及理论计算等方法充分认识桩基负摩阻力承载特性,主要研究工作可概括为以下方面:  (1
学位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内地震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接近半面国土都在地震高烈度区,许多高速铁路桥梁不可避免的处于近断层中。近些年来,近场地震动对工程结构造成的大量破坏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我国目前针对近场地震动的结构抗震设计与评估理论体系尚未形成,已有研究中考虑速度脉冲及竖向地震动等影响因素的较少。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近场地震动作用下高速铁路桥梁抗震
学位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我国不锈钢等建材行业进入新的经济增长阶段。冷弯薄壁型钢是不锈钢结构中应用较广的构件形式之一,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延性好等优势,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然而,冷弯薄壁型钢构件由于其壁薄、板件宽厚比大且多为开口截面,极易受到多种失稳模态的影响。目前,我国针对此类构件的设计规范和相关研究尚未完善,相应设计规范亟需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因此,本文对卷边C形截面不锈钢轴心受压柱的整体-
学位
张弦桁架是目前大跨公共建筑常采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在其服役过程中,因受到自然环境、随机荷载等的影响,发生损伤的潜在危险性较大且损伤难以察觉。结构损伤若不能得到及时地发现和处理,会严重影响结构正常使用甚至导致结构破坏。因此,张弦桁架结构在全寿命周期的损伤识别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基于频域数据以及时域数据的损伤识别方法或缺少张弦桁架结构相关的研究,或存在损伤识别精度不理想等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张弦
我国混凝土箱梁桥数量众多,温度作用作为桥梁的主要荷载作用之一,其作用效应是不可忽略的,故而研究温度效应对结构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温度效应的研究多集中于基于桥梁内部温度场的准确分布精确计算结构响应和状态评估时温度效应的剔除等方面,缺乏针对温度响应规律挖掘结构物理特性的研究。本文以江苏沿海高速公路(盐城—南通段)烈士河大桥为工程背景,基于温度效应揭示结构状态特征,重点研究了混凝土箱梁桥温度时
学位
21世纪以来,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超高层建筑建造的热潮,我国发展趋势尤为迅猛,带斜撑巨型框架-核心筒新型结构体系应用广泛。本文以高层建筑结构的连续化分析方法和基于刚度原则的设计方法为切入点,系统研究了带斜撑巨型框架、带连梁核心筒及带斜撑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在侧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特点、变形特征、材料用量及刚度退化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  本文推导了等截面带斜撑巨型框架结构的刚度矩阵,求解并简化了结构的
索承网格结构是基于轮辐式张拉体系原理衍生而来的一种新兴的刚柔相济杂交空间结构,按照索承网格结构径向索的水平拉力平衡方式,可以将其分为三种:(1)由上层网格平衡径向索索力;(2)由外压环平衡径向索索力;(3)由内压环平衡径向索索力。前两种结构形式在国内外工程中已有广泛实践经验,本文以上海浦东足球场挑蓬结构工程为背景,对内置压力环索承网格结构的力学性能和施工全过程分析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新材料、新结构是推动土木工程发展的源动力。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建筑产业发展迅猛,高层、超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难以满足现代建筑结构复杂的功能需求,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迎来了发展的春天。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国家海洋战略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不锈钢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凭借自身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久性、全寿命周期成本低、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受到越来越
传统木结构是我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许多至今尚存的古木建筑残损情况非常严重,亟需采取必要的修缮措施;同时,随着国家对木结构建筑的政策支持以及发展旅游业的战略定位,新建或重建的传统木结构工程也日益增多。无论是出于对古木建筑保护还是重建的目的,都需要深入了解传统木结构的受力性能。  榫卯连接是传统木结构的主要连接形式。榫卯节点由于加工时截面受到削弱,成为结构的薄弱环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