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百会、肾俞穴减轻Alzheimer模型大鼠认知损害的实验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saif1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导致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随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年增加,患者早期表现为近事记忆的减退,随着病情进展,大脑功能严重损害,出现定向力障碍、思维障碍等,逐渐出现人格的改变、行为异常、情感障碍及精神症状,直至自理能力完全丧失。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身健康,也给家庭、社会均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现代医学以药物治疗、改善症状为主,至今尚无可有效根治的药物。传统医学认为阿尔茨海默病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尤以肾虚为根本,“肾不生,则髓不能满”,髓海不充,则脑失所养,进而出现失眠、健忘及智力减退,将其归为“神病”范畴。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历史悠久,具有综合调治、兼顾预防保健的优势,而针灸作为中医治疗手段在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方面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损伤,提高患者自理能力,但针灸疗效潜在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目的:探索电针治疗AD大鼠百会、肾俞穴,能否有效改善AD大鼠的认知损伤,并对其潜在的治疗机制进行研究。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20),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19)和电针组(n=19),采用β-淀粉样蛋白(Aβ1-40)双侧海马CA1区注射诱导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大鼠电针肾俞、百会穴治疗,取连续波,频率2Hz,留针20min,每日1次,连续6日为1疗程,治疗周期为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评价,之后取大鼠双侧海马组织,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检测β-淀粉样蛋白(beta-aloymid,Aβ)、磷酸化 tau(Hyperphosphorylated tau,p-tau)蛋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ion activated receptorsγ,PPAR-γ)及磷酸化 p38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hyperphosphorylated 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p-p38MAPK),比较各组大鼠的表达情况。结果:分三部分:各组大鼠行为学评价;各组大鼠海马CA1区病理改变及各组大鼠海马CA1区PPAR-y及p-p38MAPK的表达情况。1行为学评价:1.1定位航行实验中,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escape latency time,ELT)随训练时间延长而缩短,各组有差异,模型组大鼠所需时间最长,电针治疗后大鼠ELT显著减少(P<0.01);模型组大鼠在实验第1至3天ELT改善明显,但在之后2两天ELT反而有所增加,电针组随训练时间ELT显著减少,趋势平稳(P<0.01)。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寻找平台所用时间最长,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电针治疗后,AD大鼠的逃避潜伏期显著缩短,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2空间探索实验中,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寻找平台策略更直接,运动轨迹呈现直线式;而模型组大鼠,运动轨迹主要为边缘化、随机化运动,少数大鼠表现为围绕池壁边缘游泳。经过电针治疗后,电针组较模型组大鼠的运动轨迹表现为趋向性,趋向于向原平台所在象限及周围两侧游泳。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跨越原平台所在象限时间最短,频率最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电针治疗后,AD大鼠跨越原平台所在象限时间显著延长,频率显著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各组海马CA1区病理改变的比较:2.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可见大量染色Aβ堆积在神经元细胞外,假手术组也可见较多的深棕色Aβ,正常组大鼠海马仅有少量阳性表达,电针治疗后大鼠海马CA1区Aβ表达显著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胞浆内可见大片深棕色p-tau(Ser404,Thr18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电针组大鼠海马p-tau蛋白在神经细胞浆内表达显著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2.2 Western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内Aβ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经电针治疗后表达显著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假手术组无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海马内p-tauThr181和p-tauSer 404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经电针治疗后表达显著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1)。3各组大鼠海马CA1区PPAR-γ及磷酸化p38MAPK的比较:3.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正常组大鼠海马CA1区细胞核内可见大量深染的PPAR-γ,表达显著高于其他组,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PPAR-γ表达最少,电针组大鼠海马CA1区PPAR-γ表达较模型组有所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大鼠海马CA1区仅有少量染色p-p38MAPK,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有大量染色的p-p38MAPK表达;电针治疗后,大鼠海马CA1区p-p38MAPK表达显著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3.2 Western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PPAR-γ表达显著减少,经电针治疗后,大鼠CA1区PPAR-γ表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p-p38MAPK过表达,经电针治疗后,大鼠CA1区p-p38MAPK表达显著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电针肾俞、百会穴可降低AD大鼠认知功能的损伤,改善大鼠空间定向力、学习记忆能力。2电针肾俞、百会能显著改善AD大鼠海马内的病理改变,减少Aβ聚集,降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3电针肾俞、百会能激活PPAR-γ,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下调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CA1区Aβ和p-tau(Ser 404,Thr181)的表达,改善认知功能。
其他文献
上海的里弄建筑在人居舒适性上面临很大的问题。在生态人居改造方面,里弄建筑有其优势,但更多的技术问题需要被解决。针对上海里弄生态化改造所面临的问题从使用者和建筑本身
目的本课题根据毛细淋巴管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链接的差别,自行研制了新型特异性染料SW,初步探讨其作为头颈部淋巴走行示踪剂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为进一步了解头颈部恶
基于江南自然环境观,从气候适应性角度研究江南传统民居天井、门、窗、透风等开口的设计策略,并应用于当代村镇住宅建设中,寻求融于自然的可持续性设计之道。
朊病毒是一个超出经典病毒学和生物学的全新概念。1982年,美国生理学家Prusiner经过大量试验,突破经典病毒学理论提出了朊病毒概念,认为绵羊瘙痒病的病原体是一种尚未证实有核酸
阿尼玛卿山位于青藏高原的东缘,是黄河源区冰川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该区域的冰川物质平衡变化研究对于冰川水资源评估及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通过Terra
石英砂熔断器是电力系统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保护电器,弧前时间–电流特性是其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为准确模拟石英砂熔断器的弧前时间–电流特性,揭示影响弧前时间–电流特性
中国服饰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独特载体,其肇端也在华夏先民社会生活历史的源头。服饰作为一种人类社会的客观存在,它所具有的信息含量和历史价值是巨大的,服饰文化的历史已经成为
针对未知空间参考系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成果,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各种参数对转换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四参数模型不适用于未知空间参考系的坐标转换,椭球参数对平面
在西方哲学史上,从莱布尼茨开始,一些逻辑学家严格区分了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认为二者是绝对对立、不可逾越的.作者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为视角,分析了二者有一定的区别,但
背景与目的血管新生(angiogenesis)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重要病理基础和条件。实体瘤的生长取决于肿瘤细胞和肿瘤血管内皮细胞这两类细胞的相互作用。那么在活体内的肿瘤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