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灾害出现种类繁多、损失增大、发生频繁等特征。为了应对这些灾害产生的不利影响,许多城市都加强了城市防灾空间方面的研究和实践。社区作为城市防灾空间最基层的防灾单元,承担着保障社区居民在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快速逃离、安全避难的责任。其中,应急避难空间是社区防灾空间中最为重要的空间组成部分,其他救援活动所需的功能空间常常都以避难空间的设置为基础,或与避难空间相结合设置,因此,本文将社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通过对社区应急避难空间的构成要素、相关指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社区应急避难空间设计策略。
本文首先从社区防灾空间的研究入手,分析了社区目前的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总结出社区居住空间、公共空间、开放空间以及地下与生命线空间的防灾性能。在对社区防灾空间初步认知的基础上,将防灾空间体系分为隔离、指挥、医疗、通道、消防治安、避难和物资中转空间系统,并对社区防灾空间体系的形态特性加以总结。
通过第二章对社区防灾空间的分析,第三章进一步对社区应急避难空间进行研究。首先归纳应急避难场所的定义,并对其加以分类,提出了应急避难场所应具备的构成要素,并对其相关要素和指标进行阐述。本文总结了影响社区应急避难空间构建的因素,包括社区相关指标和时间因素等,并提出应急避难空间的设计应考虑人的行为因素,并要重点考虑弱势群体的行为模式。通过对元大都遗址公园和曙光防灾公园的介绍,对防灾公园应急避难疏散线路、功能、场所标识和防灾设施都做出了必要的分析。
第四章提出社区应急避难空间的设计对策。本文首先给出了应急避难空间体系的划分建议,接着从空间选址、总体布局、通道设计、场地内部及其设施、地下空间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