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检测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1(G-protein signaling modular 1,GPS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GPSM1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GPSM1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1、检索TCGA数据库中有关GPSM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G蛋白信号调节蛋白1(G-protein signaling modular 1,GPS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GPSM1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GPSM1影响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方法:1、检索TCGA数据库中有关GPSM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2、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PCR)、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明确GPS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分析GPSM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总体生存期、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3、构建稳定转染GPSM1降表达慢病毒p LKO-GPSM1或过表达慢病毒p LV-GPSM1的结直肠癌RKO细胞系、LOVO细胞系;通过CCK8实验、Transwell实验、F-actin染色实验、划痕实验检测过表达及干扰GPSM1后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4、蛋白印迹检测转染GPSM1慢病毒后RKO和LOVO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的表达改变。5、构建绿色荧光蛋白和红色荧光蛋白共同标记的LC3慢病毒(GFP-RFP-LC3)并转染至结直肠癌细胞系RKO和LOVO中,构建稳定转染细胞株;在此基础上转染GPSM1降表达和过表达慢病毒;利用免疫荧光实验观察GPSM1对结直肠癌细胞中自噬流(GFP-RFP-LC3斑点数量)的影响。透射电子显微镜评价GPSM1对结直肠癌细胞系中自噬小体形成的影响。6、蛋白印迹分析GPSM1对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结果:1、GPS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升高,且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GPSM1在人类结肠癌标本中的表达较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升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GPSM1表达于细胞浆中,与正常黏膜相比,GPS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且在伴有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没有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提示GPSM1可能与远处转移有关。通过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发现,GPSM1高表达与KRAS突变、淋巴结转移相关。ROC曲线分析提示GPSM1的表达可作为区分患者良恶性的指标。生存分析显示,GPSM1高表达与较差的总体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有关联。COX回归模型表明GPSM1的表达水平和淋巴结转移是结直肠癌腺癌预后的独立因素。2、GPSM1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迁移CCK-8实验结果表明,干扰GPSM1后,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减弱,而过表达GPSM1可显著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F-actin染色实验显示,沉默GPSM1的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下降(P<0.05),而过表达GPSM1可显著增加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3、GPSM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系的自噬能力蛋白印迹检测过表达或沉默GPSM1后结直肠癌细胞系中自噬相关蛋白LC3和P62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沉默GPSM1后LC3-B/LC3-A比值升高,P62表达量降低;过表达GPSM1后LC3-B/LC3-A比值降低,P62表达量升高。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流改变,结果表明,沉默GPSM1可增加LC3荧光斑点聚集,过表达GPSM1促使LC3荧光斑点减少。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沉默GPSM1后,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自噬小体增多;而过表达GPSM1后,结直肠癌细胞系中自噬小体稀少。以上结果提示GPSM1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系的自噬能力。4、GPSM1通过激活PI3K-AKT-m TOR信号通路抑制自噬并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蛋白印迹结果显示,当GPSM1过表达时,PI3K、m TOR、磷酸化m TOR、AKT和磷酸化AKT表达水平上升;而沉默GPSM1后,PI3K、m TOR、磷酸化m TOR、AKT和磷酸化AKT表达水平下降,提示GPSM1可能激活PI3K-AKT-m TOR信号通路,且可能是该通路的上游信号分子。结论:GPSM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GPSM1可能以激活PI3K-AKT-m TOR信号通路的方式抑制自噬发生,增强结直肠癌细胞有关侵袭、迁移以及增殖的能力。提示GPSM1可成为预测结直肠癌转移的潜在生物学指标。
其他文献
工业设备腐蚀问题,每年会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向设备中投加缓蚀剂是一种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保护措施。为适应绿色发展理念,在缓蚀剂的选择及复配时,应注重安全环保。N-油基-1,3-丙撑二胺(NOPDA)中含有一个不饱和双键及两个氨基,是一种优良的缓蚀剂成分,本研究优选二乙基氨基乙醇(DEAE)、助溶剂(HT)、表面活性剂(ST)、分散剂(HS)等药剂与之复配,以改善其流动性及水溶性
目前,随着对城市区域污水收集、截污系统完善和水质净化标准提高,由降雨径流冲刷地表污染物引起的城市面源污染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对于城市面源污染的空间分异规律及控制措施鲜有报道,本研究以地表街尘和径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域的分区分级,实现对不同开发强度功能区的面源污染空间分异特征的评估,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分析单位面积街尘累积量以及粒径效
镉(Cd)是一种极具生物毒性和长生物半衰期的重金属,其对水生生物的生物累积作用已有了广泛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自然水体的保护和对污染水体的治理,水体中的重金属浓度明显降低。然而,低浓度Cd胁迫对大型底栖动物生理特征的影响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以低浓度Cd溶液为实验背景,选择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和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作为实验对象,设置0.05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综合的废水处理系统,其在污水处理资源化、景观化等方面具有重要贡献。但是,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生物膜及其分泌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简称EPS)在基质层过度聚集,会导致人工湿地发生生物堵塞。堵塞将显著降低人工湿地的运行效果,制约人工湿地持续稳定运行。为了缓解人工湿地系统的生物堵塞,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环境友好的新型溶脱剂,将生物表面
服饰作为电影中无声的载体和语言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电影作品时长短,情节紧凑,内容丰富,借助服饰可以更好地展现作品内涵,而研究电影中服饰的功能,对理解电影作品具有积极意义。借助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一方面将服装学、电影学理论与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经典理论相结合,提出一套新的服饰语言学理论,包括服饰语言和服饰言语、服饰能指和服饰所指、服饰句段关系和服饰联想关系、服饰共时性和服饰历时性等,
随着软件系统规模地增大和复杂度不断提高,软件需求的分析和描述变得越来越困难,如何利用有效的技术,工程化的方法进行需求描述分析,获得高质量的软件需求成为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软件需求分析和描述过程中如何消解需求不一致和冲突问题了进行探讨和研究:对于需求不一致问题,提出需求子句相似度模型,使用自然语言相似度方法解决需求不一致定位问题。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对自然语言提取和转换的方法,实现了由非形式化的
丝素蛋白(SF)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再生加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学、仿生、柔性应变传感器等领域。SF水凝胶通常采用化学交联等方式制备,水凝胶结构以片层、多孔结构为主,且脆性较大,难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因此,通过简单快速方法构建生物相容性优异、柔性纤维化水凝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研究低压电凝胶法和乙酸-乙醇协同诱导法对纤维化凝胶调控制备的基础上,探讨纤维凝胶的制备条件和理化性能,并对其应用领
目的:基于多层螺旋CT三维容积显示技术创建跟骨三维模型并对其相关解剖学数据进行测量,比较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建立推断性别的判定函数方程并验证其准确性。探讨跟骨CT三维成像技术在推断成年人性别应用中的可行性及其准确性。方法:收集2019.6.1-2020.2.1于青岛市市立医院放射科行足踝部CT扫描,结果显示跟骨无异常的数据资料320例,年龄18-80岁。其中男性160例,平均年龄44.45±12.4
智能可穿戴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柔性传感设备和储能器件这两大模块的进步。灵活轻便的纺织基底成为制备传感电极和储能电极的重要选择。在各类柔性纺织基底中,纱线因其具有良好的可拉伸性、可纺织设计性、重复利用性和亲水性等特性成为了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型电极基底。但是,在柔性基底和电化学活性物质的选择时,往往会出现基底表面活性物质沉积不牢固、制备方法繁琐、电化学性能不稳定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设计不同柔性电极,筛
磷元素是植物体内重要的组成元素可以参与诸多生长代谢活动,磷元素的缺失将极大的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现阶段我国大部分耕地土壤都面临着可利用磷不足的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土壤物质复杂易将磷素固定成无效磷而在土壤中堆积。长期过量的磷肥施用不仅造成农业上土壤板结化严重,农产品品质下降,还引发了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这些无效磷只有通过一系列的转化形成可溶的离子型磷酸盐或分子量较低的有机磷酸盐才能应用于作物,目前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