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指和所指相关论文
语言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表达自己的想法,一切认知活动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构成了我们所处的世界,生活处处有语言。......
服饰作为电影中无声的载体和语言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的。电影作品时长短,情节紧凑,内容丰富,借助服饰可以更好地展现作......
摘 要:词不同于其他符号,其作为能指的语音物质与作为所指的意义内容(兼指其内涵与外延)没有一对一的关系。“表达层面经常用来表达新......
翻译单位用来指源文本在目标语中被重新编码的语言层次的术语。英语和汉语的语言层次均有词、短语、句子、段落、篇章。翻译离不开......
如果说,大地是灵魂栖息的家园,那么,诗歌就是大地上的异乡者.rn诗歌是游移着的,它在不确定的游移中,怀着幻想和理想主义的情怀,在......
一、《大家庭系列》所涉及的符号学原理 1、能指与所指 符号的两个基本要素分别是能指和所指。能指是符号能被我们的感官所......
1.象似性理论及原则 语言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亦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1.相关语言学理论概述 索绪尔的理论是现代语言学的基础。他认为每一个语言符号包括了能指与所指两个部分。语言表达出来的东西......
从符号学和后现代多元主义的角度,对网络上极具知名度的热点人物木子美进行解读,探索其象征意义与实际意义。纵观木子美及媒介对她的......
符号是用来表达意义的,任何意义的表达都必须运用符号。一直以来,各国学者对舞蹈的意义看法不同。从符号学角度剖析此问题,可以发现,当......
<正>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如果没有信息的传递,就会使人类的文化失去传承机制从而导致文化的断代.人类的信息传递主要依靠......
本文全面探究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的象似性。文章运用象似性理论和意象理论分析了古诗意象的象似性体现,努力揭示诗歌中各种意象......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在马歇尔·麦克卢汉预言的推动下,"地球村"在新媒体时代成为了现实。新媒体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它既方便又快捷,因此逐渐成为了人......
<正> 索绪尔(F.de Saussure)、列维-斯特劳斯(C.Levi-Strauss)和德里达(J.Derrida),分别是结构语言学、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重......
本文认为名词化是一种语法隐喻,其实质是“同样的所指,不同的能指”。在此基础上,本文从小句和语篇两个角度分析名词化产生的语义......
<正>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种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1),"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2),是能指和所......
本文拟从词汇角度,借助索绪尔语言系统理论“能指和所指”,以能指不变为立足点,探求其所指的系统属性和变化。采用认知语言学解释......
现代西方哲学是语言哲学的时代,哲学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转向了对语言的研究和关注。语言问题成为哲学的中心问题,语言哲学成为第......
<正>当人们谈论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敬一丹的时候,往往是和新闻品牌节目《焦点访谈》联系在一起的,脱离《焦点访谈》来评论敬一丹......
欧内斯特.米勒.海明威出生于1899年7月21日。在他走过的近62年的生活中,他创造了20世纪无法超越的文学声誉。同时,他自身也创造了一个......
从上世纪60年代学者们以结构主义模式解读电影,到80年代结构主义思潮在电影中的应用逐渐淡出历史舞台,电影创作重新回归实用性,就......
言语交际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符号传递一定的信息,信息是符号化了的东西。交际过程中对语言的运用,实际上就是一种符号功能的体......
人物通讯是在主题明确的前提下,精心选择与当前工作和形势密切相关,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先进典型人物,通过对其语言和行动的描写,展......
本文从符号学的视角出发,利用符号学科学性、系统性的学科特点,对中国传统图形作出了较全面的分析。本课题研究从传统图形的概念外......
<正> 自从十八世纪初年以来,索绪尔在日内瓦的家族人才辈出,有博物学家、物理学家和地理学家,代代相传。深入开拓自然科学和精密科......
流俗词源与语言文化心理金基石一词语是一种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的语言符号,其内部形式有些是显性(transpavent)的,有些则是隐性(opaque)的。揭示隐性词语的词......
汉字是用比喻、借代、象征、婉曲等隐喻性思维模式将"世界图式"与物质符号融为一体的文字,它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广阔的想象和......
上世纪八十年代,诗人曾经红得发紫,头顶桂冠,为民代言。九十年代至今,写诗的人却比读诗的人还多。特别是许多拙劣之作败坏了无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