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锂硫电池正极中的研究

来源 :国防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do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硫电池由于硫正极具有极高的理论比容量(1675 mAh·g-1)和能量密度(2600Wh·kg-1),被视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二次电池的代表和发展方向。但是硫正极导电率低、聚硫离子“飞梭效应”和硫正极循环过程体积膨胀等问题导致其实际电化学性能较差,阻碍了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本论文从改善硫正极电化学性能和电池实用化角度出发,分别选择了蔗糖和柠檬酸钠两种价格低廉、原料丰富的前驱体作为碳源制备了三维多孔碳材料,应用于锂硫电池正极,研究了三维多孔碳/硫正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主要结果及结论如下:以蔗糖为碳源,以SiO2为模板、FeCl3为造孔剂,制备了三维多孔蜂窝碳材料PCCF并应用于硫正极。研究了SiO2模板、FeCl3造孔剂对三维多孔碳的结构和硫碳正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SiO2微球模板促使三维蜂窝状结构的形成,FeCl3主要促进微孔的形成,两者的协同作用促使富含微孔、介孔和大孔的分级多孔三维碳结构的形成。将PCCF应用于硫正极,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08.5 mAh·g-1,100次循环后仍有917.2 mAh·g-1,容量衰减率为17%;硫面密度6.4 mg cm-2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162.3 mAh·g-1,且能保持较为稳定的循环性能。以柠檬酸钠为前驱体,以三聚氰胺为N源,制备了N掺杂三维多孔碳材料,研究了三聚氰胺添加量和烧结温度对N掺杂三维多孔碳的结构以及硫碳正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聚氰胺通过影响中间产物Na2CO3的生成影响最终产物的结构和形貌,适宜的三聚氰胺添加量有利于形成高比表面积、分级孔结构的N掺杂三维多孔碳结构;碳化温度对氮掺杂三维多孔碳材料的孔结构、N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碳化温度的提高,N含量减少,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提高。烧结温度为800℃时,N掺杂三维多孔碳材料的比表面积高达2224.04 m2·g-1,N含量为4.67%;当硫面密度为4.5 mg·cm-2时,0.1 C循环50次比容量保持为916.5mAh·g-1
其他文献
随着南海大开发及吹填岛礁建设的实施与推进,近年来南海岛礁所覆盖的珊瑚砂、钙质砂等引发了工程界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因其特殊的沉积环境和矿物组成,以及形状不规则、易破
炭质泥岩存在湿化变形大、遇水易崩解、软化等诸多不良特性,在用于实际路堤填筑时易受降雨影响发生路面沉降、边坡滑塌等工程问题。因此很多研究人员提出采用炭质泥岩-土分层
研究背景2017年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定义哮喘为一种异质性疾病,近年来其患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预测至2025年哮喘患者将增加到4亿,在亚太地区中国哮喘发病率位居榜首,而其
在半固态A356铝合金的凝固过程中,添加稀土RE并以L→α-Al+RExAly共晶反应为基础,完成了复合工艺设计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还探讨了该工艺对铝合金凝固组织协同细化的影响。依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动植物资源、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西北内陆河流域作为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域,流域
全球数据量出现爆炸式增长,其在计算生物学、医学、金融分析及风险控制等领域均有大量应用.尤其在生物信息和金融管理等领域产生的实验数据维数甚至超过了样本量的大小,这时
为研究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工程塔中输气1号隧道的施工力学效应,本文针对该隧道围岩多为泥岩和泥质灰岩且隧道断面相对较小的特点,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控量测相结合的方法,对
近年来,抗生素、抗性细菌(Antibiotic resistance bacteria,ARB)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等新兴污染物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但是传统水处理技术对
Polycomb Group(PcG)复合体是后生动物中发育和分化的重要基因表达调节子,PcG可以分为四类:PRC1(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es 1)、PRC2(Polycomb repressive complexes 2)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变得愈发严重。其中偶发性交通拥堵由于其发生的不确定性,对城市交通安全与运行效率造成严重影响,带来了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