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概率和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在带转换层结构中的应用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heng20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引起了各国研究者的普遍关注。但是,目前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多强调控制结构的整体变形(如顶点侧移或层间侧移),并以此为基本指标用于结构抗震设计,而对于保证构件在大震下的抗震性能研究甚少。但是,大量的震害表明即使结构整体变形满足规范要求,当构件的破坏比较严重时,结构同样处于不安全的状态。 因此,如何保证结构构件在各水准地震下均能满足性能目标的要求非常重要。针对该问题,本文总结归纳出基于概率和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构件意义上的可靠性分析的思路。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时程分析法分析带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在大样本罕遇地震作用下各反应量特别是局部反应量的统计特征,得到了各反应量的具体概率分布形式及代表性的数字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本文所采用的目标位移得出各反应量的可靠度和可靠指标,以此作为结构安全性的评价指标和依据。归纳出基于概率和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利用该方法对给定结构在大震下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给出工程应用的建议。 第二,采用基于概率和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国内外规范、规程中的楼层侧向刚度控制准则不合理的地方,通过大量不同算例在七、八度区的弹塑性动力时程计算和可靠性的分析,进一步修正前人所提出的层间位移角比值法,并验证其作为控制转换层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控制准则的合理性。 第三,采用基于概率和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七、八度区框支剪力墙结构可靠性分析比较,以考虑内力增强措施、层间位移角控制条件、竖向构件轴压比限制条件、层刚比控制准则和竖向构件最小配筋率等因素对不同抗震烈度区的框支剪力墙结构的可靠性的影响,从而辨别抗震措施和构造措施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预应力CFRP片材加固方法是复合材料加固技术的最新发展,它将FRP片材粘贴加固技术的高强、高效、轻质、耐腐蚀、施工方便等优点和体外预应力筋加固技术的长处相结合,使FRP片材
随着桥梁技术的发展,桥梁正在向大跨径、轻型化的方向发展,钢拱桥以其强劲的力度感、优美的曲线造型在大跨径拱桥中赢得了一席之地。本文以中山市长江北路一座110米跨径的非
地震是一种破坏力巨大的地质灾害,由于其难以预测和传播快速等特点,地震的发生往往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斜拉桥作为一种大跨径桥梁,是交通体系的咽喉,当斜拉桥
焊接是钢结构主要的连接方式之一。由于高度集中的热源输入,导致焊接部位不均匀受热与冷却,在焊件冷却后,会在焊缝区域及其附近位置产生残余应力和残余变形,结构构件的强度、
本文主要为探索性实验,目的是为了开发出新型的墙体材料,该墙体材料应该具有轻质、高强、节能、利废、施工方便且价格便宜等优点。本文采用水泥、砂子、石膏、粉煤灰、聚丙烯纤维等原材料研究自保温发泡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实验,固定次要因素,变化主要因素,逐一测试单一因素对发泡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发泡混凝土的干表观密度和吸水率等物理性能的影响、对发泡混凝土的导热系数
我国斜拉桥建造历史不长,但由于设计规范和理论不完善、施工质量问题以及运营交通量剧增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相当数量的斜拉桥已提前发生损伤,导致结构退化,甚至出现安全性问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针对降雨对铁生沟矿山体滑坡稳定性分析的影响,根据滑坡的相关监测资料,采取现场调研、现场试验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理论分析和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