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毛作为一种高档的天然蛋白质纤维,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近年来,随着合成纤维和其它功能性纺织品的迅速发展,人们愈发关注羊毛纤维功能化的研究,开发差别化系列产品以及环境友好型加工方法已成为重要课题。盐缩处理是利用硝酸钙、氯化钙等中性盐中水合能力较强的金属离子进入纤维无定形区时带入大量的水分子,从而引起纤维的剧烈溶胀、收缩。虽然目前有关蚕丝纤维盐缩加工的研究较多,但对羊毛进行盐缩处理的研究很少,本论文系统地对羊毛纤维的盐缩处理及盐缩机理进行了探讨。通过考察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处理浴pH值和硝酸钙用量等条件对羊毛纱线收缩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筛选出羊毛纱线盐缩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借助扫描电镜(SEM)、广角X衍射(WAXD)、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傅立叶拉曼(FT-Raman)光谱、热重分析(TG,DTG)、差热分析(DSC)等测试手段探讨了羊毛纱线的盐缩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羊毛纤维经盐缩处理后,纤维表面的鳞片层被破坏,α-结晶度下降,羊毛大分子构象由α-螺旋向无规卷曲变化。高锰酸钾防毡缩整理是利用KMnO4的强氧化性对羊毛纤维表面的鳞片层产生剥蚀作用,从而获得防毡缩效果。目前,高锰酸钾主要用于羊毛织物和羊毛毛条的防毡缩整理。本论文将KMnO4氧化防毡缩技术应用于羊毛纱线的加工,通过正交试验分析高锰酸钾浓度、pH值以及处理温度对羊毛定向摩擦效应(D.F.E.)及力学性能的影响,优选出羊毛纱线高锰酸钾防毡缩整理的最佳工艺。借助Allworden反应以及扫描电镜(SEM)分析了高锰酸钾处理对羊毛纤维表面鳞片层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羊毛纤维经KMnO4处理后鳞片层产生剥离,鳞片边缘变得模糊平坦,导致顺、逆摩擦系数差值(D.F.E.)减小,限制了羊毛的相对运动。将此最佳工艺用于羊毛机织物,其毡缩率可由原来的13.15%降至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