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阴硬化性苔藓(lichen sclerosus of vulva,VLS)是外阴及肛门四周色素脱失、皮肤萎缩变薄的一种白色病变。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可作为一种上皮细胞的特性标记物,它的基因表达规律性很强,受细胞分化调节,由生物化学及免疫学方法依据细胞角蛋白的分子量不同可分为20多种,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家族。不同类型上皮细胞表达的细胞角蛋白不同,相同类型上皮细胞中不同细胞角蛋白表达的位置亦不同。细胞角蛋白在上皮细胞的表达随病变和肿瘤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特异性的细胞角蛋白表达依然保持不变。本文主要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K5、CK10、CK14在外阴硬化性苔藓及外阴鳞癌上的表达差异,探讨其与外阴病变之间的关系。 目的: 本文将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K5、CK10、CK14在外阴硬化性苔藓组织、外阴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的意义。 方法: 1.采用免疫组化的方式检测CK5、CK10、CK14在收集的10例正常外阴皮肤、16例外阴硬化性苔藓及20例外阴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结果判断。 2.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以细胞浆出现黄色或棕黄色着色者为阳性,应用显微图像分析系统MetaMorphan(UIC/OLUMPUS.US/JP)进行积分光密度测定,每张切片表皮层采集5个不同高倍视野,计算同一张切片的平均积分光密度。 3.采用SPSS17.0对所有数据资料进行处理,对各组计量资料结果进行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方式进行统计描述,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CK5表达位于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在外阴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率为100%,阳性细胞位于表皮全层,呈现均匀弥漫性分布。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为0.3379±0.0017;在外阴硬化性苔藓组织中表达率为92.85%,阳性细胞位于表皮全层,基底层细胞呈棕黄色,其他呈浅黄色。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为0.3101±0.0061,与外阴正常皮肤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100%,阳性细胞表达在外阴鳞癌癌巢中,细胞浆着色,间质细胞不着色,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为0.3697±0.0019,与外阴正常皮肤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CK10表达位于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在外阴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率为100%,阳性细胞位于表皮棘层及颗粒层,基底细胞层为阴性。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为0.3316±0.0011;在外阴硬化性苔藓组织中表达率为83.33%,的阳性细胞位于表皮全层,多位于棘层及颗粒层,呈深棕黄色,基底层着色较少。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为0.3292±0.0163,与外阴正常皮肤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100%,阳性细胞呈弥漫样分布,位于癌巢细胞浆着色呈棕黄色。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为0.3013±0.0052,与外阴正常皮肤相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CK14表达位于细胞浆,呈棕黄色颗粒。在外阴正常皮肤组织中表达率为100%,阳性细胞位于表皮基底层及棘层,基底层着色较棘层颜色较深,颗粒层为阴性。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为0.2936±0.0074;在外阴硬化性苔藓组织中表达率为100%,阳性细胞位于表皮基底上层,有时甚至上皮全层,呈棕黄色。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为0.3101±0.0211,与外阴正常皮肤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100%,阳性细胞呈弥漫样分布,位于癌巢周边细胞浆着色呈深棕黄色,或位于鳞状分化瘤细胞。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为0.3419±0.0042,与外阴正常皮肤相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CK5/CK14在外阴鳞癌中的高表达,反其在外阴鳞癌中细胞增生活跃。 2、CK5/CK14在外阴硬化性苔藓上的表达较外阴正常皮肤无明显变化,说明发生外阴硬化性苔藓后细胞增生不活跃。 3、CK10在外阴鳞癌中低表达,说明外阴癌变后细胞分化程度降低。 4、CK10在外阴硬化性苔藓中表达与外阴正常皮肤无差异,说明在外阴硬化性苔藓中细胞分化过程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