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调节、应付方式关系研究——以厦门大学为例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awquq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调节是指主体根据活动的要求,有计划的围绕既定的目标制选择适宜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监控认知活动进行的过程,不断取得和分析反馈信息,及时相应地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使其行为朝向目标发展的能力。学生们在大学时代相比中学时代,无论是学习的规划,还是生活的安排都具有极大的自由度,因此是否具有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这一时期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以厦门大学410名本科生为样本对米勒和布朗(Miller&Brown)的自我调节问卷(SRQ)进行本土化修订。采用修订的《自我调节问卷》,肖计划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对厦门大学576名大学生自我调节,应付方式状况进行调查分析,考察二者在大学生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性别,年级,专业等方面的差异。并探讨大学生自我调节与应付方式二者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自我调节问卷在中国大学生中有着与外国不同的结构。修订后的问卷分为5个因子,调节不良,思考与计划,应对变化,参考规则,意志力。各题项区分度良好,问卷总体以及各个因子信度良好。   2.不同生源地学生自我调节的意志力因子上得分存在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自我调节总分及各因子上无显著差异。   3.性别和专业在应对变化和参考规则两个因子上有主效应。年级因素在应对变化因子上有主效应。性别与年级在应对变化因子上存在交互作用。专业和年级在调节不良和应对变化两个因子上存在交互作用。   4.不同生源地学生在退避这一应付方式上得分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解决问题,合理化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5.性别在求助,幻想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专业在合理化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年级在幻想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和年级在求助因子上存在交互作用。专业和年级在求助,退避两个因子上存在交互作用。   6.自我调节总分与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应付方式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等消极应付方式显著负相关。
其他文献
叙述了卷筒排样设计及模具结构设计,并介绍了卷筒凸模零部件的详细结构设计。 Describes the reel layout design and mold structure design, and introduced the detailed
随着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不断渗透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探究学习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但大多数的研究局限于基础教育阶段,局限于传统的教学环境中,对高等教育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