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行为一直以来都备受教育者及心理工作者的关注,而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有着十分显著而又矛盾的特点,极易产生各种问题行为,进而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生态心理学认为,在研究人的心理与行为时应该在真实的环境中考虑“人-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家庭环境和班级环境作为初中生生活和学习的两种重要环境,是影响初中生行为和心理发展的最为主要的外在因素。所以本研究从发展生态学的角度切入,探讨家庭环境和班级环境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对武汉市4所中学16个班级579名在校初中生进行家庭环境、班级环境和问题行为的调查,系统考察了初中生在以上心理指标上的基本状况以及在人口统计学等背景资料上差异,其中重点比较了流动初中生和城市初中生在家庭环境、班级环境以及问题行为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运用多层线性分析的方法,探讨班级环境和家庭环境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作用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并得出如下结论:(1)初中生家庭环境总体上较为亲密和谐,但文化性氛围不够浓厚。(2)初中生的问题行为突出表现在与学习相关的方面,包括考试焦虑和学习适应不良,其次是攻击、神经质、退缩和违纪,其中内化问题行为较外化问题行为严重。(3)初中生感知到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较好,学习负担不重,班级秩序和竞争氛围有待提升。(4)从整体上来说,流动初中生的家庭环境和班级环境没有城市初中生好,且表现出的问题行为更多。(5)初中生的家庭、班级环境及问题行为均受到父母婚姻状况、父母最高受教育水平及家庭人均月收入的影响。(6)家庭环境能显著负向预测初中生的问题行为,班级环境的五个维度对问题行为的不同方面的预测作用不同。(7)师生关系对城市初中生的外向问题行为的预测作用大于流动初中生。(8)师生关系和竞争氛围会增强家庭环境的保护作用进而减少初中生的内、外化问题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