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和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376例住院未手术的混合痔患者的中医体质及一般情况资料,统计混合痔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频数,分析中医体质特征和分布规律及各因素与混合痔的关系,从而充实该地区混合痔的中医体质内容,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特色优势,为该地区预防和干预混合痔的发生提供思路。结果:(1)本研究376例患者中男性病人160例(42.55%),女性病人216例(57.45%),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43.13岁,高发年龄集中在31-50岁之间;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46年,平均病程在19.37年;职业多以职员(51.60%)和司机(11.17%)为主;诱因以饮酒(38.30%)和辛辣饮食(26.86%)为主;普遍排便时间较长,大于5分钟的占79.79%;主要症状以便血(90.70%)和脱出(84.31%)为主,伴有肛门坠胀(37.50%)和肛门潮湿(35.90%);证型以湿热下注(82.71%)为主;(2)376例混合痔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依次是:湿热质(177例,47.07%)>痰湿质(78例,20.74%)>气虚质(55例,14.63%)>平和质(24例,6.38%)>瘀血质(13例,3.46%)>气郁质(12例,3.19%)>阴虚质(8例,2.13%)>阳虚质(7例,1.86%)>特禀质(2例,0.53%)。混合痔患者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湿热质、痰湿质和气虚质;(3)根据王琰等对成都市中医体质的调查及分析结果,成都市人群的中医体质主要为湿热质和阳虚质,与混合痔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4)本研究中男女性别的混合痔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年龄组的混合痔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是否饮酒的混合痔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是否嗜好辛辣的混合痔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5)是否吸烟的混合痔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职业的混合痔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6)不同证型的混合痔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混合痔患者主要中医体质类型为湿热质、痰湿质和气虚质。性别、年龄及饮食(嗜辛辣)、饮酒等生活习惯对混合痔患者体质有一定影响,体质也在一定程度与混合痔的证型相关。通过对混合痔患者个体化地提供体质认识、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及体质调理等多方面“治未病”调理建议,达到对混合痔的“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