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二十多年来,发达国家经济金融领域出现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一般物价与资产价格、(投资)、信贷的走势出现背离的趋势。无独有偶,上述现象在中国也同样存在。这个相互矛盾的现象似乎提示,现有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或者更广义的货币供给调控机制)尽管在稳定物价方面是行之有效的,但在抑制资产价格泡沫和信贷膨胀上却不如人意,因此这种制度并不能有效地保证经济的平稳运行。对一现象的成因,有的学者认为,可能是因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经济社会中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变革。本文认为这一解释失之笼统,上述现象的存在,与伯南克等学者提出的“金融加速器”机制有密切联系。“金融加速器”机制作用于银行信贷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致使银行信贷出现明显的顺周期性。另外,还与理论与实务界对虚拟经济活动所提出的货币需求的性质普遍存在认识误区有关,这种认知偏差导致了在泡沫产生时,诸如首付比率的杠杆管理工具没有随之调整,造成投资者承担的风险下降,刺激了对资产的过度需求,最后推动了泡沫和信贷的轮番膨胀。有鉴于此,本文从金融加速器和跨期融资与泡沫融资这两大层面,分析了低通胀和泡沫、信贷膨胀并存现象产生的机理,其中还对股市、房市与货币需求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对这种关系的实质做了探讨。在深入剖析造成上述背离现象的原因以后,本文提出了完善现有货币供给机制的政策建议,以期对上述问题的解决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