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业是建设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与国家经济发展、国民生活改善密切相关。同时建筑业的高速增长,也促进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然而其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伴随着各种高污染、高损耗、低效率问题。建筑业的飞速发展是以耗费大量资源和能源为代价的,社会各界逐渐开始重视建筑业的节能降耗问题。本文从我国建筑业节能降耗的实际问题出发,研究我国建筑业能源效率。以我国建筑业能源效率的测度为起点,侧重研究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的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将能源效率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拓展到建筑行业,在实践层面上,对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的提高提出建议与参考。探讨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的动态演进及其影响因素,首先要对能源效率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并对其进行评价。本文构建以能源、劳动力、资本为投入,建筑业总产值为产出的指标体系,以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根基,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中投入导向的CCR模型,分别测度各决策单元——各省建筑业能源目标投入量。结合建筑业能源效率的评价方法,用理想的目标能源投入量除以相应的实际能源投入量,对我国区域建筑业的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其次以测度的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为基础,对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的动态演进进行研究。运用聚类分析和收敛性分析对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空间演进进行研究;分别对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的纵向和横向进行比较,对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的时间演进进行研究。最后对影响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汇总,然后利用计量中的Tobit模型,分析对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存在很大不同。天津、黑龙江及北京等13个省、市的建筑业能源效率值较高且较为稳定,重庆、河南及四川等7个地区的建筑业能源效率均值也相对较高,内蒙古、甘肃及海南等10个地区的建筑业能源效率的平均值较低。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的动态演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规律性。从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的空间演进角度来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进行聚类分类,其中天津、黑龙江、北京、广西、浙江、吉林、上海、江苏、辽宁属于高效率地区,内蒙古、甘肃及海南属于低效率地区,其他各省列为中效率区域。对这三个区域及全国建筑业能源效率进行收敛性分析,高效率地区的变异系数有下降趋势,表现出明显的收敛特征;低效率地区变异系数的变化呈现上升的趋势,不收敛;中部地区的收敛性则不明显。全国建筑业能源效率整体上是收敛的,各省差距随着时间不断减小。从横向及纵向两个角度探讨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的时间演进。纵向研究表明全国、高效率区域、中效率区域及低效率区域的建筑业能源效率在研究期间呈现较为稳定的上升趋势。横向研究表明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各年差额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影响我国建筑业能源效率的因素多重多样,主要有:产业组织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口密度、产业发展水平、科技水平、资本配置、能源消费结构及辅助产业发展水平,但是不同指标对不同区域影响的显著性不同。尽管在理论上,产业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这两个指标对建筑业能源效率是存在影响的,但是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二者与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不相关。在显著影响的八个因素中,产业组织结构、城市化水平、产业发展水平、科技水平、资本配置及辅助产业发展水平均与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存在正向的相关性,而人口密度和能源消费结构则对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存在负向的相关性。总之,本文立足于国内外学者已经取得的大量研究成果,对建筑业能源效率进行研究。以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测度和评价为基础,研究我国建筑业能源利用现状,有利于促进政府与行业主管部门对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的进一步了解。对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动态演进的分析,有助于相关部门全面把握能源效率的演进过程。研究我国建筑业区域间能源效率影响因素及差异,则可以为有关部门提供先进的理论基础,从而制定出更有效的节能举措。总之,全面分析我国区域建筑业能源效率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对我国经济转型和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