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刊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他们》被称为中国当代诗歌的“三大民刊”之一。作为与《今天》、《非非》相并称的重要刊物,《他们》对中国当代诗歌影响颇深。围绕着《他们》,形成了具有明确诗歌追求、诗人之间相互认同但作品风貌又各不相同的“他们诗派”。“他们诗派”活跃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部分“他们”诗人至今仍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本文以“他们诗派”为对象,对“他们诗派”的形成过程和形成背景、“他们诗派”的诗学追求、“他们”诗歌体现的后现代创作倾向、“他们诗派”的影响做了论述。 本文分四章展开论述。引论阐述了“他们诗派”在中国当代诗歌史的地位以及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概述了《他们》创办、发行、停刊、再刊的整个过程以及《他们网刊》的整体情况,对“他们”作为一个流派的合理性、“他们诗派”对朦胧诗的背离做了简要阐述,并对“他们诗派”的口语化创作偏好进行了分析。 第二章归纳了“他们诗派”的诗学追求,从语言和节奏两个方面集中论述“回到诗歌本身”的诗学主张,从隐喻的定义、“拒绝隐喻”提出的背景、“元诗”的创造等方面分析“拒绝隐喻”的诗歌追求,从“日常生活”、“民间”、“南方”三个方面阐述“回到个体生命体验”的诗歌取向。 第三章先从总体上论述了“他们诗派”的诗歌作品具有的后现代创作特征,为避免以偏概全,又以韩东、于坚、吕德安、小海四位诗人的具体作品为例,简析了这几位“他们”诗人作品中具体体现的后现代创作倾向。 第四章就“他们诗派”对“下半身写作”、“废话写作”、“梨花体”的影响以及“他们诗派”与中国当代诗歌创作的世俗化倾向展开论述。 总而言之,“他们诗派”作为中国当代诗歌史上重要的流派之一,提出了“诗到语言为止”、“拒绝隐喻”、“回到个体生命体验”等诗学命题,以具体的创作实践充实和丰富着中国当代诗歌的探索,并对当代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